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啊,就像‘牛皮癣’,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必须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用求真务实的举措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条件。
思想观念“下真功”,树牢正确政绩观,推动工作“脱虚向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认知,把错位的政绩观“复位”。要突出抓好党性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采取读书班、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读原文、悟原理,持续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进一步增强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考核机制“动真格”,优化指标设置,推动干部“实干实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然而,个别地方“急于出政绩”,出现考核指标过多过细、任务层层加码、督查检查过度留痕等现象,导致考核“指挥棒”作用大打折扣,加重了基层负担。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必须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根据地区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发展特点和基层单位职能,运用差异化考核、设置针对性指标等方式,精减考核指标,压缩考核流程,提升考核精准度。要转变督查考核方式,不简单以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材料“留痕”认定工作成效,采取“四不两直”“组团考核”等方式,多到实地看、少往“门面”奔,多向群众问、少听一家言,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推动基层由“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体现在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各个方面,将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
压力传导“见真章”,理清权责体系,推动基层“务实增效”。“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的棘手工作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能力有限、责任无限”。之所以出现这种“甩包袱”“加担子”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要强化系统思维,理顺“党政领导、部门管理、属地责任”的基层权责关系,进一步明晰基层权责清单,明确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坚决纠正“以简单问责下级代替自己整改”的现象,决不把问责基层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轻装上阵、奋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