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君主能立下大功劳的原因就在于选贤任能,越来越好,良性循环。君主之所以会导致灾难,就在于太过得意而懈怠,越来越差,恶性循环。
晋文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晋文公出逃的时候,一直不忘记提升自己,最终终于返回晋国成为晋君。晋文公成为晋君的时候,舟天子不够圣明,诸侯没有好的领袖,楚国作为强国主持了盟会。诸侯都背叛了,周天子也因为无道出逃至郑国。
晋文公不忿于中原诸国的衰弱,任命咎犯、先轸、阳处父,在爱护百姓的同时还训练士兵。四年后晋国已经完成了资源整合,出兵攻打卫国,生擒了曹国国君,顺便击溃了楚军。晋文公威震天下,率领了诸侯们去朝见周天子,没有人敢反对他。天下就这么被平定了,周王室又一次出在了显赫的位置。所以说晋文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他能够选贤任能。
但是晋文公成就霸业以后,就觉得自己是商汤武王了,忘记了晋国的臣民,一年三次用兵从来不休息。出兵攻打许国,但是不能让许国屈服,最后就只能那么算了。从此之后晋文公就不再尽心于政务,翟泉盟会的时候也不亲自参加了。信用持续下降,晋文公也没有挽回局面。最后诸侯国不再认晋文公为霸主,郑国背叛了,夷狄入侵了,卫国迁都商止。
所以说,这国家衰落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志得意满太过懈怠。
02
原文
大功之效,在于用贤积道,浸章浸明;衰灭之过,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晋文公是其效也。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飨国之时,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强楚主会,诸侯背畔,天子失道,出居于郑。
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
故曰大功之效,在于用贤积道,浸章浸明,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谊缺,如罗不补,威武诎折不信,则诸侯不朝,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商止。故曰:衰灭之过,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03
补
咎犯:即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他是晋文公的舅舅,所以也被称为舅犯。
先轸:也被称为原轸,是晋国第二任中军帅,文武双全。因为对晋襄公无礼,自己闯入狄人的战争中战死。
阳处父:晋国大臣。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事就建议晋国国君用赵盾代替狐射姑为中军帅。最后被狐射姑谋杀。
04
感
咱们有一说一,这个文章多少有些不讲道理了。
晋文公出逃小二十年,入主晋国的时候年龄已经相当大了,有六十多岁了。六十多岁的人,整合了晋国的资源用了五年,然后出山和楚国争霸。他就是再厉害也是个小七十岁的老头了。他还能像小青年那么有精神处理政务么?
所以,晋文公执政有客观上的难度,不能一棍子直接就打死了。
这年龄大了就是容易出事故,还是应该让年轻人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