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正午阳光的《知否,知否》刚收官,这边现实主义家庭剧《都挺好》接棒开播,依旧是正午擅长的多线叙事风格,聚焦苏州某家庭,以母亲去世开头,引出来三个子女之间以及与父母之间的恩怨。
大儿子苏明哲(高鑫饰),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后留美娶妻生女,生活刚刚稳定下来。接到电话时,他正好按揭了一套房子,准备携家眷和上司出游,听到噩耗,立马回国奔丧。
二儿子苏明成(郭京飞饰),母亲最宠爱的孩子,自费大学毕业后,通过父母关系找了一份刚够吃穿的工作,这些年来,他花钱大手大脚,一直借父母钱娶媳妇,买房子,安心啃老。
小女儿苏明玉(姚晨饰,本剧女主角,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本想跟随大哥的脚步考清华去美国,然而母亲为了供养两个儿子,勒令她考入师范学院减少开支,造成母女关系决裂,十年来不相往来。不过明玉在路边推销时被众诚公司老总赏识,并一手培养,提拔为苏总,成为职场女强人。
父亲呢,在母亲生前备受压迫,母亲一走,父亲开始放飞自我,跟儿女要吃要穿,动不动发脾气,一度变成招人厌的老头子。
《都挺好》前两集的开场很精彩,是什么让苏明玉变成一个面对母亲去世如此冷漠的女人?然后通过回忆告诉观众,母亲曾是多么的重男轻女,为了两个儿子各卖了一间房,但不愿为女儿花钱;家里活儿不让儿子染指,却要推给女儿来干;在旁人面前喜滋滋地夸儿子有出息,可从来没有认可过女儿等等,这样苏明玉有所怨恨显得很合理。
因为这几场戏是通过苏明玉的视角展开,所以透着一股子怨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无意或有意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父母偏心,不注意平均分配情感,不看重孩子之间的平等时,这样的爱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说到这里,我觉得《都挺好》有个反常的设定是,按理说老幺一般是家里最受宠的,身为小女儿的明玉不应该是掌中宝,怎么就这么招妈嫌呢?相比之下,二儿子明成的症状比较像老幺。这不是一句“重男轻女”能解释的,也许是剧情需要。
我们那边的俗语说:“爱大的,爱小的,当中夹个受罪的。”意思是出生顺序导致的亲子关系,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用,不过有一定的真理性。在一点上,全世界都一样。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专门有一节讨论这个问题,叫做《家庭顺位》,里面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顺位所带来的利弊以及相互的关系进行了描述,非常精准。
比如长子女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有过独生子女的好时光,之后不可避免地被父母(尤其是母亲)冷落,于是他们努力争宠,这样只会让母亲越来越烦,更不再关心他们。成年之后的长子女常常都会喜欢或者站在父亲一边,以此作为对母亲的谴责。而且长子女容易保护和帮助他人,在弟妹面前,有时候扮演着父母的角色。
在《都很好》中,父亲头枕在明哲的膝盖上,说自己想去美国生活,说明父亲和长子关系和谐,而明哲从小就稳重刻苦,识大体明事理,是弟妹的榜样。
次子女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一生都在追赶,比其他孩子更加努力,也有可能养成倔强的性格,小时候,他们会追随哥哥姐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圈子后,他们仍会利用某个领跑者,向他学习,努力超越他。
按照这种理论,明玉更像老二。少女明玉的榜样正是出国留学的大哥,后来她又在蒙总的提携下快速成长,“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这样的付出,明成是不会做的。
最小的孩子永远是家里的宝贝,可被宠坏的孩子永远无法独立,并且善于抱怨。他们聪明、野心勃勃,但缺乏勇气,因此索性变得懒散,玩世不恭,这样至少显得特立独行。
因此,明成嘴甜,滑头,自私,实际上他前半生所得都是父母给予的,并没有自己历练,少了母亲这座靠山,他以后可能要吃点苦头。
书籍《自卑与超越》里分析的家庭子女性格在众多电影里都有体现,比如《孔雀》,比如《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里老朱家三个女儿,大女儿家珍有恋父情结,在母亲去世后自觉担当起她的角色,照顾父亲和妹妹,迟迟不肯结婚;二女儿家倩担任某公司高管,性格倔强独立,工作风风火火,说话冲,常常出力不讨好;三女儿家宁,古灵精怪的,撬走闺蜜的男朋友,她只想做一个小女人。
从《都挺好》已播的剧集来看,接下来明哲会意识到自己体面的生活多么不堪一击,明玉的冷酷的心会被爱情滋养,明成则会遭遇断奶后痛苦的生活。但最终,会有一个大家走出原生家庭阴影,和过去和解,拥抱幸福的大团圆结局,还是熟悉的配方。
有人说,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强词夺理;父母的冷酷无情,让孩子怀疑自己。我们都在学习如何当父母,做子女,无论怎样的亲子关系,都会有缺憾,所能做的只是不要把伤害转嫁给别人。
原生家庭的伤痛修复,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