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日本战国时代

最近在看《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里面出现了很多地名、官名、姓氏,很是不熟悉。因此本着去深入了解的治学态度,记录一下查阅资料所得。

织田信长桶狭间战今川义元.jpg

时代缩影

- 天皇:日本君主的称号。
- 幕府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幕府自镰仓幕府(1193年)经过室町幕府(足利氏,1336年)又经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又名德川幕府,1603年),到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时共经历682年,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战国时代1467-1615年,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
-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织丰时代。织田平定了大半个日本,秀吉继之统一天下,后丰臣氏被德川氏取代。


战国三杰

国家 居城 家族 姓名 曾用名
尾张 清州 织田氏 织田信长 吉法师
三河 冈崎 松平氏 德川家康 竹千代、松平元康、松平家康
尾张 丰臣秀吉 猴子、木下藤吉郎

关于日本姓名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日本天皇都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认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没必要有姓。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颁布《平民苗字容许令》和《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日本平民都可以给自己取姓(苗字),自此之后子承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承。从此以后,苗字开始成为日本人现代意义上的姓。

- 姓氏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古代四大氏族为源氏、平氏、橘氏和藤原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所以一般武家是没有姓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氏和姓。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则是天皇赐予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地位,世袭的,等级分明。

- 苗字苗是分支的意思,原有氏族分成若干家族,这些家族一般以其职业、居住地、官职名或以其私有土地地名相称,也有主家赏赐的的例子(羽柴秀吉),所以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字三个部分。朝廷给贵族的赐姓(朝臣、伴造等)多是表示地位、职务的姓(实为苗字)。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武田信玄就是源氏的分支,因此其家族后来以苗字“今川”、“武田”来区分本家“足利”。但正式场合或上表中依然可以将本家氏姓写在苗字之前。后来日本氏、姓、苗字逐渐融为一体。

- 通称 & 讳:表示一个人的名字。是正式名字,一般都因避讳不会直接使用,而是使用通称称呼。通字是武家世世代代在名讳中都沿用同一个字以示传承,如德川将军家的通字是“家”。赐偏讳是指主君或者上级把他名讳里面的另外一个字(不是通字的那个字)赐给臣下,以示权威和信任,如今川义元赐“元”给松平元康。

- 幼名:元服前拥有幼名,元服后继承家庭的姓,同时起一个非正式名(通称)和一个正式名(讳),如织田信长,幼名为吉法师,元服之后叫织田 三郎 信长。

- 全称:明治维新前,贵族男子全称为 家名・苗字 + 通称 + 氏 或 姓 + 讳,如德川家康的全名是“德川 次郎三郎 源 朝臣 家康”;如果有朝廷官位或者出家取号的话也可以加入全称,如织田信长担任从五位下・弹正少忠的时候也可以写作“织田 弹正 忠平 朝臣 信长”。下级武士的姓名构成则为 家名・苗字 + 名,如木下藤吉郎。平民则只有名而没有苗字。

- 武士的其他称呼:

  1. 苗字 + 官职:以官职称呼武士以示尊敬,这些官职都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如柴田 修理 亮,惟任 日向守,羽柴 筑前守 。
  2. 封地 + 官职:如德川家康的“江户大纳言”。

专业名词

大名:
旗本:
城主 / 城代:
居城 / 本丸 / 二丸:居住的城池 / 主城。
谱代家臣:数代侍奉同一个领主家族的家臣。与新近依附的“外样”相对。
左卫门 / 右卫门:
奉行:负责佐理政务
元服:
主君 领主 国主 同朋 同族 御馆:大部分家臣称呼主公是关于主公的官职,地位的,比如城主,御馆
十州太守:


参考资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