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十年了,现在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每天越来越忙,甚至比以前更努力,却又不知忙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今天和一个同事交流,逐渐理了下思路,发现原因可能是,行动上做的多了,但在思考上还不够,没有清晰的路径,明确的目标,想做的事情太多,结果是疲于应付,效果不好。
今天听一个专家介绍示范区经验,感觉很受启发,因为讲的很透,条理非常清楚,甚至是按照你想了解的路径来讲解,你刚想问什么,马上就讲到了哪里。听人说,这位专家这些年主要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真正把这个事情搞明白了,其实这样就不容易,就不简单,回头想想,拿自己来说,十年,两个五年,又真正搞明白了哪件事情,又有哪个方面可以让别人随便问,问不倒的?
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不管哪项工作,只要能做1000个小时,都可以成为专家。换句话说,1天1个小时,三年时间,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是我们努力的时间不到1000个小时,恰恰相反,我们的付出可能远远超过1000个小时,结果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点太分散了,没有在哪方面有持续的热情,恰恰相反,往往是三分钟热度。
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当检验员,想法很简单,第一,检验监管;第二,热情服务。检验监管就要学标准,就要搜集资料,就要仔细观察;热情服务既要有态度,有温度,更要有效果,那就会想每个企业差在了哪个地方,如何提升,有什么举措等。每天就想这些事情,很单纯,也很有收获。
后来因为岗位调整的关系,我来到了综合部门,事情比较杂,总是什么都想学一学,但什么也学不深,客观上有事情比较多的原因,但这都是借口;还是主观上没有坚持,定好的计划没有完成,自身学习实践的动力不足。
作为80后的我,有时总想做个全才,总想找些捷径,提高工作效率,但结果是顾此失彼,几头都要,结果一头也没要上。其实工作就像弹钢琴,不可能统一轻重,统一旋律,有的工作能完成就可以,有的工作要下大力气,好好钻研,有的工作可以作为兴趣爱好,不断坚持下去,伴随我们很多年。要经常问问自己,哪些工作更重要,更喜欢哪些工作。一年内,能集中精力在一项工作上小有所成,就很了不起。
既要忙忙碌碌的工作,更要抽时间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究竟想收获什么,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有那么1-2项工作坚持做下去,有工作的一条主线,这样思路会更清晰些,在忙碌的同时,也能有所求,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