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漂亮”惹的祸】
一、漂亮并不是什么好事。
女人有个胎里带来的大敌,这就是漂亮。
当然了,这也要看女人自身的造化,对漂亮如果提得起放得下,也是可以不为所累的。
一般女人长得太漂亮,这辈子凭空就生出了许多的艰难险阻。
即便是赞美和羡慕也多有捧杀之虞。
一个小女孩如果自小就陷落在赞美与羡慕之中,一般她很自然地就会揽镜自照,继而顾盼生姿,既而日久生恋,以为自己长得天下无双,无形中便悄悄滋生了娇骄之气,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将来容易成为泼妇和妒女。
也因为漂亮,女人无法辜负这般人才。
于是,她的所想所虑全都集中在了维持这份漂亮的穿着打扮上面。
这么一来,小时候的书是很难读得好的,稍大一点又容易情窦早开,坠入男女的情感纠葛之中。
而正是早恋早婚,其实还毫无社会与人生的经验,往往导致婚后不幸,命运多蹇。
在职业的选择上,漂亮女人如蛾逐火地喜爱抛头露脸的行当。
比如唱歌跳舞做演员,偏偏都是吃口青春饭的事,便是风光,其时也短,很难登峰造极,成为一方大家。
当一般的人人到中年,正朝气勃勃,卓有成效地做着自己的事业的时候,漂亮女人却已经花事阑珊,走下坡路了,只好自怨自怜,哀叹红颜易老,青春难留。
为自己的漂亮所惑的女人很难有幸福之人。
所谓知足常乐,而这类女人是不可能知足的。
在她们看来,丈夫总是配不上她们,衣服总是配不上她们,工作环境总是配不上她们,居住环境当然也总是配不上她们,身旁的众人更是配不上她们。
所以,她们眉藏煞气,心浮气躁,自私自利,惹人生厌。
还有一种女人自以为漂亮却本身并不漂亮,这就更可怕了。
她们会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精心地涂脂抹粉,使原来不算难看的脸变得让人惨不忍睹。
但她是一定要你一睹其风采并为其喝彩的。
否则顺者昌逆者亡,光凭她的一张嘴巴就能骂死你,遑论还有其它的手段。
一般这类女人都是相当有手段的。
说到底,漂亮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漂亮并不等于美。
漂亮只是一个外壳,有时候,漂亮甚至令人觉得很丑。
美才是最重要的。
美是一种光芒,它可以由人的心灵透射到外表,使你一派大方和自然。
所以,女人最好别去管自己漂亮不漂亮,因为漂亮也是一种身外之物。
二、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
知识和心灵是两回事,一个勤奋做学问的人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心灵很贫乏的人。
若想知道一个人的精神级别,不要看他研究什么,而要看他喜欢什么。
一个人在精神素质上的缺陷往往会通过他的趣味暴露出来。
趣味是最难掩饰的,因为它已经扎根在无意识之中,总是在不经意中流露。
你告诉我你厌恶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什么。
厌恶比爱更加属于一个人的本质。人们在爱的问题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隐瞒利益的动机,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误认做爱。
厌恶却近乎是一种本能,其力量足以冲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线。
生命不同季节的体验都是值得珍惜的,它们是完整的人生体验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有人生的收获,岁月的流逝诚然令人悲伤,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龄错位。
看透大事:超脱;
看不透大事:执著。
看透小事:豁达;
看不透小事:计较。
一个人可能超脱而计较,头脑开阔而心胸狭窄;也可能执著而豁达,头脑简单而心胸开朗。
还有一种人从不想大事,他们是天真的或糊涂的。
三、没有人能通过优秀来获得被爱。
有些人,当你去了解她的生活,你会发现尽管她各方面都看起来很好,但她内在并不自信,她不断地去努力满足各种人、声音、和社会对于她的要求。而且像个无底洞一样,怎么做都不够。
人们经常通过让自己变得优秀来获得被爱。但在,经常充满了犹疑、对自我的不确认和匮乏感。因为仔细去想,他们获得的是表扬,却始终获得的不是爱。
人们通过优秀能够获得很多东西,比如地位、金钱、羡慕、嫉妒、关注、恨意;但没有人能够通过优秀这件事情获得爱。
因为爱是另外一种东西。
自恋是人们非常原始的一个能量,就是自己爱不爱自己。
人从出生起要建立自己的自恋感,同时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里面,一个人要从爱自己,然后慢慢发展为能够去爱他人,爱父母、爱家庭、爱朋友等。
自恋损伤是指当一个人被要求成为他人,而无法成为自己的情形下,对于一个人的自恋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损伤。
比如,父母会跟孩子讲说律师是个好职业。但如果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止于此,而有意或无意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孩子传递一个隐藏的威胁信息:如果你不去成为律师的话,你会失去我的对于你的爱;或者律师是个好职业,如果你努力地去考法学院成为律师,我就会更爱你。
当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或者被逼迫成为他人,以满足他人预期的时候,就会形成自恋损伤。
自恋损伤会摧毁掉一个人正在形成的自己。
因为他不得不将自己不符合期待、被拒绝的部分隐藏起来。
他会觉得,我不能让他人知道我内在真实的感受,我必须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否则就太危险了。
一个遭受自恋损伤的人内在的深层的一个核心信念是:真实的自我一无是处也不值得被别人爱;我必须要做点什么特别的事情来补偿,来证明我自己是可以被爱的。
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之后,他们可能很成功很有成就,但是更容易陷入无意义感,遇到中年危机。
因为他们内在空洞,觉得这些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但又不能认为自己的需求是重要的,会有很多无意义感。
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在各种媒体信息中,我们都被期待更强壮、更成功、更苗条、更美丽。它教育我们更漂亮、更瘦、更乖、更懂事、更优秀,才能获得爱;也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得不幸,那一定是你不够努力、不够自律。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慕强的说教和影响,那么我们不免就会成为自恋受损的孩子。
因为我们获得的不是爱。我们经常见到优秀的人并不真的感到被爱,在“强者才值得被爱”这个社会的声音之中,我们经常在小家庭中、甚至对待自我的时候,也经常混淆什么是慕强,什么是爱。
四、摆脱弱者思维,努力去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是学历,也不是背景,而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拥有强者思维的人,即使山穷水尽,也能扭转乾坤;
而拥有弱者思维的人,即使机会降临,也会失之交臂。
很多时候,没钱、生病,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困在弱者思维里,止步不前。
1、鸵鸟思维。
当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头埋在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到了,危险就不存在了。
或许,在我们看来,鸵鸟的这种行为,很傻也很可笑。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鸵鸟一样,遇到困难时,都会本能地选择逃避。
比如,工作中遇到麻烦时,就会想着跳槽,以为这样可以改变现状,结果换了工作以后,麻烦依旧如影随形;
生活受挫时,以为换个环境,一切就会变得顺利,可是兜兜转转,挫折还是会在下一个路口出现……
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从来都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不解决问题,问题就永远存在,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人生就像一场探险,如果不主动迎接风雨的挑战,就要被动地接受风雨的暴击。
与其消极地逃避问题,不如以死磕的方式直面问题。
把问题具体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困难中砥砺前行,在痛苦中奋力成长。
不要瞻前顾后,也不要畏首畏尾,更不要做那只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生活本就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一直向前走,就会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2、羊群思维。
羊群本身就是一个散乱的组织,一旦任何一头羊有明显的异动,其他的羊也会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羊群思维”基于一种从众心理,简单地讲就是跟风随大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
或许,跟在别人后面走,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人生也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要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要从“羊群”中跳出来,敢于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乏努力拼搏之人,但命运却往往青睐于那些不走寻常路之人。
因为他们能在群体中时时刻刻保持清醒,有自己的判断,更有自己的思想。
生命只有一次,与其随波逐流泯然众人,不如聆听内心觅得自我。
努力去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如此,人生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3、青蛙思维。
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
区别在于,有的人井口大一些,有的人井口小一些;
有的人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努力,从一个井不断地跳到拥有更大口径的井;
而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人的认知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点、线、面、体。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就是一个“点”;
我们所从事的业务,就是一条“线”;
我们所属的领域,就是一个“面”;
而在这个“面”之上,就是“体”,也就是我们所生存的整个社会环境。
相对于“体”,“点”只是非常渺小的一个元素。
生活在井底的人,如果不能跳出井口,往往就只能看到那个“点”或者那条“线”。
唯有跳出井口,摆脱“青蛙思维”,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眼界,打破自身的局限性,才有机会走向更大的世界。
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就在思维。
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面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化的结果。
一旦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生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
要想做生活的强者,就要努力打破思维的桎梏,不断升华自己。
只要你的内在一直成长,总有一天,你会破土而出。
丁俊贵
2023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