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生活都感到很累,但现在给你三个选项,可以让你的生活疲劳度大大改观,你选哪一个?
1、隐居到森林里,住进湖边的别墅,可以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在那里住一辈子。
2、能读懂别人的意识,但需要一直奋斗下去。
3、带着记忆,穿越回童年,可以改变人生。
这恰好是我们面对问题时,三种不同的态度,即“回避-认知-改变”。
事实上我们对这三种选项都期望同时拥有,当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更倾向的处理问题的习惯。
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答案,如果在处理“生活感到很累”这个问题时,最标准的答案其实是第二个选项。
这可能让你倍感意外,简单来说,是我们认知系统出了些问题。只要读懂别人,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这是为什么呢?
02
什么是认知系统出了问题?
想想看,如果你有一个下属,在这周迟到了两次,你很可能脑补一个对她的印象:一个有点懒懒散散、喜欢睡懒觉的人。
但如果我们也不幸迟到了,就会认为:早上的交通越来越堵了,所以导致我的迟到。
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情侣之间,面对对方犯的错,我们经常会认为这是对方的态度问题“你从来都是这样”、“你根本就不在意我的感受”等。
但是如果是自己犯的错,会更多归结为每次发生的客观情况所导致。
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更容易归结为别人性格、人品等问题,这个叫态度归因。
而对我们自己的问题时,通常会开脱为一个临时客观的环境导致错误,这叫社会情景归因。
想想让我们疲惫不堪的原因,比如总有些物欲没有实现,总希望对方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这其实都是态度归因和社会情景归因出现混乱,我们对自己和世界出现了不客观的评价导致的。社会心理学上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相反的认知调整过来,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
因为我们经常出现两种情况:
1、我们大大低估了社会情境的作用
2、我们往往高估了态度对我们的影响
03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但是大理心理研究却发现,90%以上的决策其实都是一种从众反应,我们大大低估了社会情境的作用。
想想我们买车的经历,在买车之前,我们可能会认知收集各种信息,比较各种参数。
但真正促使成交的,往往是经销商不断的降价刺激,或是车展吵吵闹闹的环境让我们逐渐失去了理智。
有一个著名的津巴多监狱实验。
两组学生,一组扮演监狱的犯人,另一组扮演监狱的看守。
刚开始大家相互客气,当作一场游戏相互玩笑。
但仅仅六天之后就展现出了人性里最阴暗、最丑恶的一面,看守虐待犯人,犯人竭尽所能讨好看守。
《乌合之众》中有一句话,人在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04
许多企业都有这一句标语:态度决定一切。
但实际上,态度归因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往往高估了态度对我们的影响。
甚至很多时候,态度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对于行为的解释。
在工作中,我们会认为,人们先有一个态度,然后去做一件事情。
比如某个员工被认为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而有些员工会被认为比较懒散。
但在很多时候,态度和最终的工作结果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再比如在20世界30年代,美国有强烈的排华情绪。心理学家询问了128家美国餐馆是否愿意接待中国人,有100家以上的餐馆老板表示肯定不会接纳。
但是,在心理学家真正带领中国夫妇去的时候,只有1家拒绝了。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而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
同时,人的态度也经常根据社会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人本身就是个善变的动物,很多时候,态度甚至成为了许多人为自己辩护的东西。
05
我们感觉家庭很多时候是我们心灵的庇护港口。
但实际情况是,对家庭却是我们感觉活着很累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在家庭中,我们对态度归因和情境归因更容易处在混乱的状态。
这主要表现出两个冲突,一是自主和责任间的冲突(情境归因),另一方面是我们面对竞争时所遇到的冲突(态度归因)。
从年轻人角度来讲,年轻人渴望自主,但行动上要做到是极为困难的。
如果不再向父母索取,结婚、买房的首付、生孩子、孩子早教等一系列问题离开父母的支持都很难解决。
在这种社会的标准情境之下,很少有年轻人能从父母那里实现真正独立。
比如我很想过一年周游世界的生活,哪怕穷游也无所谓。
即使父母再不干预,但往往想到在家里所承担的责任。想法往往也很难实现。
这是自主和责任之间的冲突,本来每个家庭都应尊重自己的人性去生活,但却掺杂了太多社会情境的因素。
06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面对竞争时所遇到的冲突。
中国人以前生活的意义是光宗耀祖。
但是现在,祖先在信仰层面被抛弃,很少有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东西。
生活意义从祖先和传统的精神世界,转移到“现时现刻此时此地的消费欲望”。
所以,一大堆物质层面的竞争,开始疯狂袭来。
在这种物质不断扩张的时代,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总希望做得比别人好一些。
因为我们觉得人口资源比例和社会压力已经天生就决定了,做得和别人一样好你就已经输了。
但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情境导致我们心态的变化。
由于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通常会面临六个大人对待他们一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会非常受到宠爱,因为所有人都会在他身上争取关注。相互之间就会大量增加因不满对方态度而产生的埋怨。
这会导致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出现“奢侈品效应”,最终会追求一个远远超过家庭正常水平的教育期望。
所以导致我们非常疲惫,包括孩子也会感受到很大压力。
07
总结一下,之所以我们人人都感觉活得很累,其实主要是对态度归因和情境归因的不客观导致的。
同时,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又不得不随时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我们几乎超过90%的决策,都是面对社会情境所做出的反应,而非通过独立思考。
你所讨厌的昆虫,只是众生世界的一种生命。
站在一个真正客观的角度,你所讨厌的人和事,所厌恶的生活,其实是你自己认为讨厌而已。
唯有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视角,烦恼就随即消散。
要真正摆脱社会惯性,的确不太容易。
唯有不断觉察,也许才能让我们这一生,终究安心。
End.
终章.
(如果喜欢,请点下面这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