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开出的恶俗之花

      前些天网络曝出“武汉妈妈跳楼致死”事件,使全网人民愤然不已。

       这起事件的发生让我联想到前些年在一本欧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事件。数百年来一个和睦村庄,突然邻里关系产生了无尽的麻烦,本来一见面都要真诚地道一声“早安”的村民们,现在都怒目相向。没过多久,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仇敌,挑衅、殴斗、报复、诅咒天天充斥其间,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准备逃离这个可怖的深渊。可能是教堂的神父产生了疑惑吧,花了很多精力调查缘由,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不久前刚搬到村子里来的一位巡警的妻子是个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全部恶果都来自于她。

       可万万没有想到,村民间的和睦关系再也无法修复。解除了一些误会,澄清了一些谣言,表层关系不再紧张,然而从此以后,人们的笑脸不再自然,既便在礼貌的言词背后也有一双看不见的疑虑眼睛在晃动。大家很少往来,一到夜间,早早地关起门来,谁也不理谁。

       或许过了若干年后,对那个窃窃私语的女人,村民们已经忘记了她讲的具体话语,甚至忘记了她的容貌和名字。说她是坏人吧,看重了她,但她实实在在地播下了永远也清除不净的罪恶的种子。说她是故意的吧,那也强化了她,她对这个村庄也未必有什么争夺某种权力的企图。说她仅仅是言词失当吧,那又过于宽恕了她,她做这些坏事带有一种本能的冲动,这便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恶”。

       荀子曾对人性论断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善”在本性当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度量善的尺度是“社会道德规范”。想来这样的观点也不无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种种行为多少都带有最原始本能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却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甚至要受到“法律”的禁锢,这样才能保障我们在自己生活的范围里不能“为所欲为”,最大程度保障我们每一个的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那种原始本能的冲动“战胜”社会道德规范的事例却屡见不鲜。

       我相信近日网曝出的“武汉妈妈因网暴跳楼致死”事件让大家都感到无比震惊,在震撼之余又感如鲠在喉。

      消息发出后第一时间网上顿时像炸开了锅,舆论沸扬随之又是漫骂声一片。也有部分人说看到这种新闻我们应该冷静再冷静,情绪不要太激动。社会即是如此,有恶人也有善人。我认为这种超越性的思维可能不是温血动物所应该具备的情感,孔子的自我评价都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很多人把这里的发愤解释为发奋读书,实则过于牵强。       

      孔子的意思其实就是表示自己生气的时候会气到吃不下饭,快乐的时候会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还像年轻人那样东奔西走。圣人亦常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孔子才是性情中人,不会让我等凡夫俗子觉得距离太过遥远。

      如果对于邪恶只有冷漠,而没有愤怒,那么正义也就是失去了感性的基础。当然,所有的情感都需要节制,如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愤怒的情绪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法治的轨道下正常释放。

       一位母亲,在得知自己年幼的孩子在校期间遭到该校的一名老师开车并两次碾压致其死亡,这位母亲不顾一切的奔向学校却只看到孩子被车轮碾压过的尸体残骸。我无法切身体会到这位母亲看到如此惨烈的情景是怎样的心境,试想一下应当是万念俱灰吧!

       首先当听闻此次事件,我深深的感到震惊与悲哀。做为笔者的我,做为一个女人,我对于在如此情形下失去自己孩子的这位母亲深感同情。推己及人,无法想像她当时内心应该是多么的无助与绝望啊!这起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痛心疾首,因为这本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但它还是发生了。这场悲剧导致两个家庭瞬间泯灭,一个成年人锒铛入狱,而一个幼小的生命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在这位母亲极近绝望与崩溃的边缘之时,她却没有丧失最后一丝理智与希望,那就为是自己的惨死的孩子争取一句肇事者的道歉。但她如此的境遇却没有换来个别网友的同情,有个别的网友不知是何居心,将关注点没有聚焦在本次碾压幼童的事件上,而是将注意力全放在这位母亲身上。更有甚者却“突发奇想”对这位母亲的形象、穿着、打扮更是品头论足、恣睢无忌的漫天评说一翻。其原因也只是当天这位母亲穿了一身职业装而已,就是如此被几位自以为是网友认为这位穿着过于正试了而怀疑她对自己孩子的感情。

      本想这场悲剧就此而止,可一切都没有结束。就在孩子去世不到一周后,这位绝望而无助的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等来那一句道歉,或许是因为她看到了那些网友不善的言论,也或许是自己根本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的折磨,更或许是未曾等到那一声肇事者的抱歉,这一切的一切最后演变成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这位母亲选择了从26楼一跃而下,从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事件至此,一切都尘埃落定。任何的言语在两个鲜活的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而无力。这个世界是否真有天堂存在?这个答案至今无所知晓,但我还是希望有,我希望并坚信这位可怜、可敬的母亲此时此刻已经和自己可爱的孩子团聚了,愿天堂里再没有伤痛与悲哀。更祈愿逝者已矣,生者坚强……!

       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那残忍的自私性”。从此次事件的发生,能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并看到人性中的“恶”无时无刻的存在。

       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并不是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衡量你,而是以你拥有什么来衡量你的。如此以来,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寡、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子,甚至着装打扮都是世人随时衡量你并加以区别对待的“准则”。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加可怕的是有“部分人群”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将如此“准则”加以利用,就连一位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都不曾放过,因此也丧失了做为一个人的最根本的道德底线,称其毫无人性也不足为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做为一个人,我也时常告诫自己,不凭只言片语恶意揣测他人,哪怕做个路人,也不做落井下石之人。别让人性泯灭,拂去灵魂上的尘埃,让人性永远闪耀金子般的光芒吧!

        不知何时,我们灵魂深处开满了恶俗之花,当心灵的沃土长久的处于贫瘠的状态下,灵魂深处的恶俗之花便悄然的生长、开放……!


                                                   (于癸卯年四月廿四晚信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