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我家的小小人儿自觉性越来越高。即将上小学的他,逐渐长成了小大人。
今天接他时,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而他在教室里正认真的写作业。该走了,他说:“好吧,我到车上写。”说完拿着作业就上车了。
虽然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基本是在妈妈的意志驱动下违心为之。不像最近这么主动和自觉。最大的原因是姥姥姥爷来了,每天都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姥姥姥爷,再也不像以前梦到姥姥姥爷后哭醒了。每天吃饭早上起来都能见到,放学到家也能见到,晚饭后下楼一起散步,他体会着姥姥姥爷在身边的幸福,享受着家人给予的肯定和赞美,这种幸福无可替代。不像跟妈妈时有的时候需要忍受说教,更不像跟爸爸一起时有不可逾越的规则和红线。在和姥姥姥爷一起时,他真正感受到了放松和爱。
所以,今天见到了他在车上写作业的各种姿势。去接的时候,他作业写了一半,在车上写,到停车场还没写完,停车后他继续写。我提醒他酸奶还没喝,他说写完再喝。在五点英语课前全部搞定。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表现是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十分专注。而我努力让他树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的把学习先放在首位的教育目标,在最近一个星期里有了明显效果。这正应证了一句话:幸福的孩子,最自觉!
关于幸福的感觉,我传递给他的观点是,幸福是享受,而非索取。幸福的感觉并不是凡事都以满足私欲为目的。我最经常的问话是此刻你幸福吗?问这句话的时候,一般选择他读一本书时,和亲人一起快乐玩耍时,写完作业时,哪怕是静静等待时,睡前谈心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迁就他时的那种感觉。
甚至,包括想念也是一种幸福。
哥哥来了,和他玩的很嗨。送走哥哥的当天晚上,他哭着说想哥哥。我第一次的反应是哦,你很喜欢和哥哥一起打闹疯跑。当过了一周他又表达出想念的情绪,我认真的听他说完,任他泪水肆流,然后我抱着他说好的,妈妈知道了。并告诉他,人和人总有离别和相聚,离别后的想念也是一种幸福。要知道,能有一个想念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如果太想念,可以打个电话视频或者写信,想念虽然令人难受,但也是人之常情。能对想念的人说声我想你了,被想念的人也会因你而幸福。
幸福感越强,不安全感便越弱。养育这个男孩,我逐渐体会到了“静等花开”的美妙。幸福的男孩,正在变得越来越自觉安排时间,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