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足感与废物
在无意识中我们容易有“更多就会更好”的信念,这让我们追求更多。然而当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超过一个临界点之后,就不再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了。
【足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当你几乎拥有一切想要和需要之物,并且没有丝毫多余时,你会感到一切都刚刚好。
它是指充分欣赏和享受金钱给生活带来的一切,但绝不购买不需要、不想要的东西。
每个人的“足够”都是不一样的。
越过了足够点之后,是什么呢?是【废物】
凡是对你来说多余的东西都是废物。它归属于你,但对你没用,却在你的世界里占据空间。
地下室、车库、壁橱和储藏室,都是废物的避风港,充斥着我们永远不会去完成的工程和有可能永远不会使用的产品。
废物几乎无处不在。无意义的活动,如商务午餐,鸡尾酒会,社交应酬,晚上长看手机等,对生活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问问自己:“它现在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真的吗?”
通过审视自己积累的一切、挣到的一切、花掉的一切以及浪费了多少生命能量,你会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初高中的时候我的这个问题特别严重,我特别喜欢逛文具店,“逢见必买之物”有明信片,书签,笔,本子,纸胶带。也买了很多没怎么看过的书。
但是要说它们没有给我带来满足感,感觉不对。我看上它们的时候,如果不买,我就觉得自己好像缺了点什么。买了我会高兴。虽然现在看来,当时的囤积癖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那些废物好像是让我感到满足了。
有用没用似乎是很主观的,现在不用的东西,未来未必不会用到。就算没有实际用途,或许存在一些情感用途。这怎么算呢?]
2、金钱与生命能量
【金钱】是你用生命能量去换取的东西。你出卖时间换取金钱。你拥有的唯一真正财富就是你的时间,你一生里的分分秒秒。
不同于金钱,【生命能量】有一种内在的真实性,我们能够感受到。它是我们拥有的全部。它非常珍贵,数量有限,不可失而复得。如何使用它,体现了我们今生今世所拥有的时间的意义和目的。
计算你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值多少钱。
然后,你就可以把那80美元转化成对你来说真真切切的东西:你的生命能量。换算公式如下:
花在杂志上的钱÷实际时薪=生命能量小时数
弄明白金钱就是生命能量,你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愿意出卖多少生命能量来换取金钱?
环顾你积攒起来的东西,你可以自问:“我投入了生命里的多少时间才拥有这个椅子、汽车、成套炊具、墙上的文凭?”看看这对你下一次买东西有什么影响。
针对每个子类里花掉的总金额提出三个问题来评估自己的支出情况:
1. 我得到的充实感、满足感和价值与所消耗的生命能量相称吗?
2. 这种生命能量消耗与我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一致吗?
3. 如果我不必为了钱而工作,这项开销会有什么变化?
读了一部分《要钱还是要生活》
有一点迷茫
本来打算围绕着概念来写今天看读书的内容,但写了一部分之后,又感觉这样有些生硬。
之前在刘润的公众号上看到说,怎样的表达才有影响力,才能够让人记住,就是要“少抽象,多具体;我和你,聊聊天”,也就是使用「古典风格」。
如果一个个介绍概念的话,根本不像聊天啊,如果要用一个问题把这些概念统合起来,那应该是一个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