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
有人研究发现,甚至一个人的外貌在别人不断地暗示下,都会发生改变。相貌平平的人,在赞赏的目光下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五官标致的人在不断地蔑视中,也会变得形容枯槁,萎靡呆板。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寓言故事: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地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苏东坡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扬扬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若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
家长们千万不要怀揣牛粪去看孩子。如果你在言语间不停地给孩子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孩子内心的纯洁,还真有可能扭曲他的品行。要知道,孩子可没有佛印大师的功力与淡定。
欣赏孩子不是只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古诗滋养孩子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学古诗要避免的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父母在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很关键。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给孩子犯错误权!
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童年如果没有一点儿调皮捣蛋和闯祸的记忆,那是多么苍白啊。
我们相信,每个“失误”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导,她只要感觉到了不对,就一定会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
我们坚信,没有哪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正是父母一直以来给她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她的天性很少受到压抑,内在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乱,各种潜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
培养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当一个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处处循规蹈矩时,那不是教育成果,是生命中隐伏的久远的悲伤。
心理正常的幼儿往往比较自我,他应该更专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而不会考虑别人的评价如何。
一个被认可的孩子,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规则和戒条,因此不需要过虚假的生活。
“对每个孩子来说,大人的认可就是爱,不认可就是恨”(摘自《夏山学校》)当下教育中最大且最隐蔽的问题,是一些家长或教师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很苛刻,导致其对
孩子的错误管制随时发生,对儿童心智的成长形成无处不在的扰乱。
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儿童首先都必然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孩子是作为一张白纸来到世界上,世界突然把他包围,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即成长过程。
每个过失都是他收获经验的一次好机会,错误的经历同样有正面教育的价值。
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尽量不要给孩子纠错。大至原则是:第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摆布,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第二、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只要没有生命和健康危险,第二不损坏他人的利益——即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家长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给孩子自主空间。第三、如果特别希望孩子做出家长所期望的选择,就不要让孩子在“是”与“否”间选,不要给他说“否”的机会,而要在“是”的框架里给他一个A与B间选择。总之,要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他一个命令。当然这招不要经常使,或者适当变着花样使。
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自由,本质上就是在教会孩子宽容。
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味了宽容,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孩子再多也不会把孩子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