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船长的分享大课,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今天带娃时,跟一位朋友沟通,正值朋友大儿子学校期末成绩出来,因为成绩,她很焦虑,看到他因为孩子学习的事情,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我想用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导她,她认为我的孩子太小,不能体会那种心情。我的确是没有经历过为孩子学习上操心的事情,但是我自己在学习上有真实的体验。
自己整个学生生涯,一路走来,尽管成绩不是很拔尖,但一直对学习充满着兴趣,从来没有厌学情绪,最主要原因还是跟在小学时成绩不错有关,成绩好,受到大家的称赞,自己也对学习有了积极的自我概念,就算后面成绩退步了,也不担心,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只要自己努力,成绩一定会上去的,对成绩有很强的掌控感。
由于对学习一直充满着兴趣,即使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人到中年,也还是有不断学习的动力,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
孩子学习这件事,是快乐的吗?如果孩子将学习与痛苦联系在一起,那如何将学习搞好呢?
只有让孩子跟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所以,建立关系,一定是第一位的,关系大于技术,关系大于结果。
要让孩子跟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首先需要父母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下,再去构建孩子与学习的关系。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只有符合家长心目中标准才爱,这样导致孩子对父母关闭了心门,只暴露家长能接受的部分,自我概念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悲观。
这点让我反思,我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吗?无论他怎么样,都爱他如是吗?
今天跟朋友也聊到了这个话题,我们用了宠这个字,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无论孩子是什么样,我们都无条件的爱他,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是认同的,是自信的,自我概念是积极的。
第二步就是沟通
人与事的关系
在之前,时间与目标的关系,时间与人的关系,刷新了我的认知,今天,人与事的关系,再次刷新我的认知。
在传统观念里,人是为事服务的,如果事情没做好,那就是人错了,大家对这个人就不喜欢。
可在人本主义观念里,以人为本,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人的根本,也就是核心人格上,聚焦在自我概念上,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搞事,目标是推动积极的自我概念不断向前发展。事情是为人服务的,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这个意义也是由我们去赋予的,因此,我们整个发力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样的观念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教育、考试这件事为孩子的成长赋予积极意义。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根本,将这个问题想通透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轻松了。
船长说,教育孩子,如果感到很累,那肯定是做错了,如果感到很轻松,那就对了。
在这样一个大的价值观下,我们来谈有效沟通。
我们的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教育,是一种关系教育,我们想要一种好的教育,首先是需要一个好的关系,重构一个好的关系,就是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地去抓教育。
而沟通,是建构和谐关系的法宝。
高效、高质量的沟通,使用两大技术
1、乔哈里视窗的应用
乔哈里视窗,可以用来探索自我,也可以用来看到他人,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
当我们的公开区对某人开放越大时,你与他的关系越亲密,否则关系越疏离。
2、同理心
看到对方的体验、感受、立场、情绪等,对方需要你的认可。
在使用同理心之前,首先要找到我们自己,如果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没处理好,就会总盯着标准、道理,而看不到人的需要,在处理事情当中,也会很少将对方当做人来看待,看到的总是事情。
在昨天与朋友长聊之后,在昨天和今天,我将所有的心思,花在无条件接纳孩子上面,我接纳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当孩子晚上说不想穿纸尿裤时,尽管当时我是焦虑的,但是我同意了,我不断调整自己聚焦点,孩子穿纸尿裤不舒服,我认同他的感受,也许晚上会有尿床的风险,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况且我可以想办法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信任自己的感受,我相信不断的给与孩子相信自己感受的机会,孩子尿裤子这件事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在这件事情上,是我们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去尿尿,才导致现在这种状况,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信任孩子的感受,他说不想上厕所时,就尊重他,哪怕很快又要换一条裤子,哪怕要洗床单,这些事情,对于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简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