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它位于北美的中部。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
英国殖民地
在北美还是印第安人时,欧洲的人民得到了地球是球体时以西行驶来到了北美。那时,以英国为殖民的殖民地。
与印第安人的斗争
“Having undertaken, for the Glory of God, and advancement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nd honor of our King and Country, a voyage to plant the first colon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Virginia, do by these presents, solemnly and mutually, in the presence of God, and one another, covenant and combine ourselves together into a civil body politic; for our better order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furtherance of the ends aforesaid; and by virtue hereof to enact, constitute, and frame, such just and 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from time to time, as shall be thought most mee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colony; unto which we promise all due submission and obedience.
In witness whereof we have hereunto subscribed our names at Cape Cod the 11th of November, in the year of the reign of our Sovereign Lord King James, of England, France, and Ireland, the eighteenth, and of Scotland the fifty-fourth, 1620. ”(选自《五月花号》公约)
在英国成为帝国主义时,因为欧洲领土的土地面积非常微小。现已完全不够用。所以,向西行驶,才料中已知欧洲人民对新地方的向往,为了国人不会暴乱。使得在领土上向印第安人开战。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万恶的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
独立运动
英军大获全胜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殖民以上是以英国获胜。且包括加拿大的领土。为了对北美的加强控制,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为皇室。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规定的经济凭证的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国务院通知指出,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现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调整为中央收入。国务院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选自《印花税》)“
从材料中以说明,英国对殖民地的集权过重,使得失去民心。殖民地人民也开始向英军反抗。
统治方式
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 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
民斗们的解释虽然字面上说得通,但是如果放在这个词所处的历史背景里面的话,其背后的历史观就有点too young too simple了。似乎由于邪恶的英国权贵不愿意给予善良的美洲殖民地屁齤民民主代表的权利,所以美洲殖民地人民就发起了革齤命战争战胜了英国佬获得了独立。就好像如果权贵们良心发现,屁齤民们就可以生活在幸福的人间一样。现实中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政治斗争与人类社会同寿,在可见的未来也没有停止的迹象。人们终将为了对于社会的不同愿景而组成不同的团体并拿起武器互相搏斗以争取对共同拥有的未来的主导权,这是从经验中得到的真理。但是“争权夺利”并不能为一切的政治斗争做出解释,因为权力、利益以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要由思想与信仰来赋予,“争权夺利”这个观点背后也不过是另一种思想罢了。
在光荣革齤命之后,王权与国会的斗争在国会完胜的结果中结束了。受到当时兴起的主权学说的影响,国会因此以英格兰王国、大不列颠王国乃至整个大英帝国国家主权的所有人自居,要求作为一介“地方政府”的美洲殖民地给国家纳税,对于主权者来说是天经地义之事。包括埃德蒙柏克在内的同情殖民地人士,也不过是认为具体的征收时机与方式不当从而激起反抗,应该反省检讨而已。
但是,清教徒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则以英格兰传统的代言人自居。殖民地的自治基础,是英国国王的特许状,也就是殖民地一方与英王一方的契约。而契约之中并没有要求殖民地议会向国会派遣代表的内容。根据“王国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与法律”,王国的税收征收是国会一方与国王一方的契约。纳税主体是国会,纳税的责任属于国会,既然殖民地议会并未向国会派出代表,那么殖民地议会就不必承担属于国会的责任。
更深层的意义上,由于“王国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与法律”并没有国家主权的概念,既然美洲殖民地议会并不从属与英国国会,那么英国国会制定的一切成文法都对殖民地无效。英国国会的主权宣称,是违反习惯法的,因此美洲殖民地与母国的战争并非是叛乱,而是护法者对违反习惯法的僭越者的正义反抗。
当然,殖民地在特许状把主权交给了国王,而此时的国王也是支持国会的。不过之前国会对国王的反抗中使用的理由正好与现在的殖民地相同,也就是“国王无权违反习惯法”,所以“国王对殖民地的权力”也已经不存在了。--(对于《没有代表就不纳税》的网友观点)。
“1765年,驻营条例颁布后,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戏妇女,从而造成士兵与居民的关系恶化。5年间军队和当地人民的冲突不断发生,当地人民与英国军队之间的积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渐壮大……”)(选自《波士顿惨案》)
在这何等的的真实事件下,殖民地人民边想着反抗英国的制裁开始了独立。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 [2]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独立宣言
“威廉玛丽学院毕业的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使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
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陈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独立宣言》并非1776年7月4日签署的,7月4日是决议采用宣言的日期,之后进行了印刷。议会代表们大多于1776年8月2日签署本宣言。”(来自百度对《独立宣言》概括)(注:因为《独立宣言》内容较长,话语较多。抱歉至诸位。)
从材料中声明,托马斯·杰佛逊起草,1776年7月4日经大陆会议专门委员会修改后通过,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独立战争
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国人民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英勇抗击
英国,保卫新大陆。而后来的萨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于1778年订立同盟。西班牙和荷兰也加入反英战争的行列,削弱了英国封锁北美海岸的力量。 英、美双方力量趋于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军统帅的H.克林顿在南方发动攻势。1780年5月攻陷查尔斯顿。克林顿以为南方胜局已定,率军返回纽约,派康沃利斯固守查尔斯顿。但北美游击队配合大陆军,在金山地区考彭斯和吉尔福特重创英军。
1781年4月大陆军开始战略反攻。格林率领大陆军南下转战南卡罗来纳,迫使英军退守海岸线。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亚,追击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一支大陆军。拉法耶特摆脱了英军的追击。康沃利斯移守约克镇(一译约克敦)。 华盛顿利用康沃利斯的战术错误,制定了从陆上和海上协同围歼英军的计划。华盛顿说服法国海军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将法国28艘战舰由西印度群岛调来,进入切萨皮克湾。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部大陆军会合,包围约克镇。
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8000名英军投降。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国议会被迫赞成议和,战争事实上停止。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这也充分展现出了美国人民面对殖民统治而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措施:北美人民向英军进攻。(胜)使英国撤出北美。收复
影响:1。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2。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民族国家的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建立,开启了美国现代化进程。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4。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或者说对世界的影响:1。打击了英国,使其失去当时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
2。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榜样。
3。法国通过了美国独立战争打击了英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4。美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获得民族独立,反过来又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之后,美国形成了最初的十三州。
政府确立
1、英国于1796年6月1日前从美国西北地区撤军;
2、英国赔偿被其劫掠的美国船只的损失;
3、密西西比河向英美两国开放;
4、美国禁止在美国港口装备针对英国的私掠船;
5、美国在英属东印度群岛享受贸易优惠;
6、只准许美国以载重70吨以下的船只同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且不得进行棉花、可可、食糖等商品的贸易;
7、双方同意成立联合委员会以确定美国同英属加拿大间的边界。
材料中看出,美国的成立。以及在战争过程中,大陆会议制订了邦联条例,1781-1787年13州组成了邦联国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经过争论,同意每州均选出两名参议员;在蓄奴制问题上,北部对南部作出了重大妥协,默认奴隶制存在,在征税及分配众议员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计算。 会议最后制定了宪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8年6月由9个州批准生效。根据宪法,美国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联邦制国家。后又增加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即以“权利法案”著称)。该法案于1791年12月,经11个州批准生效。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4月,华盛顿就任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首届总统(1792年连任)。在国内外政策出现分歧的过程中,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派组织了联邦党,主张中央集权,外交上亲英,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国务卿杰斐逊派主张维护国内人民民主权利,同情法国大革命,组织了民主共和党。 1793年华盛顿在欧洲列强联合干涉法国大革命时,采取中立政策。次年11月,联邦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损害美国主权的《杰伊条约》。亲英和亲法成为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内政方面,联邦政府制定关税条例,建立银行,稳定经济。
1801年,民主共和党杰斐逊出任总统。杰斐逊政府废除上述4项法令,削减开支,减轻税收,取消酒税,鼓励农产品出口。1803年从法国手中购买了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 英国一直不甘心丧失北美殖民地。英舰在公海上继续拦截美国船只,强制征用美国海员。为维护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对英战争。除海战外,优势在英军方面。1814年8月,英军曾攻占华盛顿首府,焚烧总统府及国会。但随后美国取得胜利。 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时的根特签订和约。这次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英国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南北战争
西进运动
由于美国大屠杀,印第安人被迫向西行驶,美国也开始西进运动。19世纪上半叶,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巴拉契亚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美国由反抗殖民侵略一步步地变为新的殖民者蚕食周边地区,给临近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久久无法弥合的创伤。 在这期间,美国人和美国本土印第安人之间有过许多战争,但是印第安人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退到最西边。
南北冲突
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差距使得双方走向了不同发展道路。
因为北方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更紧密,北方的工业基础更雄厚,所以北方的资本家希望更多的自由人。大家都学过资本主义要想发展起来,首先要有机器大工业和劳动力。而南方的经济基础则是奴隶制,对欧的输出主要是棉花。
当时北方年产值15亿美元,有2234万人口,2.2万英里铁路工人却只有130万。南方年产值1550万美元,人口900多万,铁路只有9000英里,工人只有11万,奴隶却有400多万多人,奴隶占了快一半儿人口了。
由此可见,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没人,经济是基本统一的。南方因为是种植园经济,各个经济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从铁路数字上就能看出来。因此,北方经济要求南方解放黑奴。
(可以从“在领土扩展的同时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北部发展海上贸易,扩大航运业。进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早在1790年就在罗得岛建立了第l座棉纺厂。此后,陆续出现其他工厂。从19世纪初期起,大量资金投放于工商业,工业生产得到发展。在大力引进西欧科学技术的同时,鼓励创造和发明。19世纪50年代,工业化迅速推进。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东北部生产。 西欧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但在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不断扩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扩展到得克萨斯境内“中看出。)
在西部新开辟的地区,是推广自由劳动制还是奴隶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争执不休,成为全国政治斗争的主题。1820年北部对南部作出让步,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在加入联邦以前,密苏里地域是路易斯安那购买地的一部分。大多数居民是自由白人。1818年,密苏里居民人数达到 6.6万人,符合建立新州的条件。当地政府申请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1790年曾划定梅松-狄克逊线作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分界线,南部奴隶主以密苏里地域大部分地区位于梅松-狄克逊线以南为理由,坚持将该地域辟为蓄奴州。当时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目相等,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也相等,密苏里作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加入联邦,将直接影响双方力量的对比。为此,南部奴隶主和北部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820年 3月 6日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妥协,国会最后通过《密苏里妥协案》。该法案允许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地区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授权密苏里制定不禁止奴隶制的宪法,规定北纬36°30′线作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线。1821年3月2日,国会作出有条件接纳密苏里加入联邦的决议。8月10日,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平衡。),双方争执暂时乎息。
内战爆发
随着南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斗争的激化和黑奴反抗
的不断掀起,群众性的反奴运动广泛开展。1840年,主张废奴运动的“自由党”成立。1848年,废奴主义者,民主党和辉格党内反对奴隶制的人组织了自由土壤党,以在西部地域建立自由州为宗旨。 1850年,双方经过争执,达成妥协,国会通过严峻的逃奴追缉法。1854年国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取消了奴隶州和自由州的地理疆界线,也就使密苏里妥协案随之废除,遭到北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1854年成立了共和党,以反对奴隶制为宗旨。1856年。民主党布坎南当选总统,此时实际上民主党已成为代表奴隶主利益的政党。1857年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决案,其法律涵意是使奴隶制的规模推向全国。 1859年布朗领导的反奴隶制的武装起义被镇压。1860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林肯获胜。蓄谋叛乱已久的南部奴隶主集团决定脱离联邦,并于1861年2月另行成立宣布维护奴隶制的南部同盟。
1861年4月,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不宣而战,占领萨姆特炮台,南北战争爆发。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战争初期从人口、工业、铁路网和粮食方面来看,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而南方几乎没有工业,铁路也很少。 [38] 但南方有充分的军事准备,拥有装备及训练都较精良的军队。而且,内战前夕布坎南总统(奴隶主的代理人)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在内战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在1861年7月马纳萨斯和1862年夏的半岛战役,北军损失惨重。北军虽然在西线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从南军手中夺取了几个重要战略据点,但是这些战果都被东线的惨败所抵消。 在北方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及社会上的废奴主义者提出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的主张。
林肯上位,解放宣言
1863年,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采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在东线以消耗敌人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西线用强大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
1864年9月,谢尔曼将军摩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在进军中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力量,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 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 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军总司令李将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据统计,依据《宅地法》及其补充法令,联邦政府到1950年有2.5亿英亩土地授予移民。
《解放黑奴宣言》是合众国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1863年1月1日又正式命令解放奴隶。黑人没有得到政治权利,也没有得到土地。但“宣言”中表明林肯政府已从限制奴隶制转变为完全废除奴隶制,把战争放到新的基础上。
整份宣言分成两个部分发布:第一部分发布于1862年9月22日,是份概述第二部分目的的准备公告;第二部分正式生效于1863年1月1日,此时正处于南北战争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亚伯拉罕·林肯的声明: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联邦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有十个州的名字在第二部分公布时被逐一提及,可有意忽略了马里兰州、德拉瓦州(特拉华州)(当时皆未脱离联邦)、田纳西州(已确实在联邦控制之下)、密苏里州以及肯塔基州(已存有几个被联邦接受的派系政府,但仍未正式脱离联邦)。特别豁免权由48个连署成立西维吉尼亚州以及其他被举列的维吉尼亚州郡表述;另外还包含纽奥良和几个被列举为联邦掌控之下的路易斯安那州郡。
林肯的政策影响:
国内
除了对黑奴有限的立即效果外,此宣言象征北方人的战争目的改变:重整联邦不再是战争唯一的目的。这代表一个迈向废除全联邦奴隶制度的重要阶段。
此外,有些黑奴因宣言而立即重获自由。这些在联邦边际线脱逃且为联邦军队称作“战争违禁品”(contraband of war)的黑奴被带到走私管制营区;当宣言生效后,他们在半夜被告知可以自由离开。另外,佐治亚州外海的岛屿在战争期间为联邦海军所占领,故当地白人多逃回美洲大陆,留下黑奴在此生活。海军将官当他们的面读诵宣言并告知他们自由了。
军队
军队里对此宣言的反应各有不同。部分单位差点发动兵谏,有些则因听说此宣言而集体开小差;但另一方面,其他单位盼望该理想能立法通过使其更显尊贵,为此至少一个单位采用了格言:“为联邦与自由”。
而对联邦而言,黑奴问题是“战争发动机”的一部分:这些黑奴负责生产和存备食粮、修复铁路、在农田与工场中作工、运输船只、挖矿、建筑防御工事以及从事看护工作和一般劳工。为了激发邦联内部黑奴们的不满,数以百万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联邦占领的邦联属地流传。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过口传方式迅速散播,并燃起人们对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众的混乱,以及鼓励许多黑奴起身脱逃。
国际
在海外,如同林肯的期望,此宣言使他国民意转而支持联邦终结奴隶制度的承诺。这种转变粉碎邦联政府获取他国官方承认的希望,特别是与英国。如同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重建时期
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开始了重建时期。
重建时期是指南北战争结束后对南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造与重新建设时期的通称。其历史任务是用政治和立法手段巩固和扩大内战成果,在南部各叛乱州重新建立忠于联邦的州政权,恢复南部各州同联邦的正常关系,重建并巩固联邦的统一。 [林肯早在1863年12月8日就在《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提出宽大和解的重建纲领,并于1864年春到1865年春之间,在路易斯安那、弗吉尼亚、阿肯色和田纳西4个州开始付诸实施。
约翰逊的重建纲领
1865年,约翰逊就任总统。同年发表《大赦宣言》,后又相继发表关于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7个州的重建宣言。任命了各州的临时州长,要求依据1860年选举法选举制宪代表大会,修改或制定州宪法,选举州议会,建立新的州政府。 根据约翰逊重建纲领的精神,除得克萨斯州稍晚外,其他南部各州都在1865年夏秋之间先后由白人选民选举了制宪代表大会和州议会,成立州政府,并同时选举了准备参加将于1865年12月4日召开的第39届国会的参众两院的议员。南部各州有许多前同盟政府的官员又重新操纵了各州的议会和政府机关,并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各州先后制定《黑人法典》,剥夺黑人的选举权。
南部各州被战败的奴隶主阶级相继组织了“三K党”、“白人骑士团”、“白人兄弟会”等
三K党成员在参加点燃十字架仪式
组织,专门针对黑人、激进共和党人及其支持者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约翰逊重建纲领的实施造成了南部政治的反动,引起广大黑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共和党激进派领导人则在国会内积极开展反对约翰逊重建纲领的斗争。 1865年12月18日,宪法第13条修正案获最后批准,同年12月26日,国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重建联合委员会。1866年国会又先后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和体现这个法案精神的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
1867年3月2日通过共和党激进派的重建法案。为了限制总统的权力,国会同时通过了《官吏任期法案》和《赦免法案》。约翰逊无视《官吏任期法案》的约束,于1867年8月和1868年2月两次下令罢免国会重建法案的支持者——斯坦顿陆军部长的职务。于是激进派共和党人发动弹劾约翰逊总统的运动。弹劾案最终以一票之差末获成功,但约翰逊及其所代表的保守势力却遭到严重打击。
民主重建阶段
1867年3月正式推行激进派共和党人的重建纲领,南部进入民主重建阶段。10个叛乱州(田纳西州已为国会所接纳,不包括在内)被划分为5个军区由联邦实行军管。在联邦军事当局领导下,南部各州在1867—1870年之间,先后在确认黑人选举权的基础上,重新召开制宪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并选举州议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黑白人种混合民主政府。 各州相继宣布废除奴隶制度;承认联邦的统一,并陆续批准联邦宪法第14条和第15条修正案,恢复了在联邦中的平等地位。各州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1877年2月,共和党与民主党就1876年总统选举问题达成《蒂尔顿—海斯协定》,民主重建遂以南北双方的妥协宣告结束。 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
重建后的美国政策。
1889年美国召开泛美会议,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击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关岛及菲律宾群岛,接着合并了夏威夷群岛。1903年美国夺取了巴拿马运河区。在远东,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双方经过谈判,于1908年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尔逊上台。威尔逊以“新自由”作为号召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进所得税。该时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对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进行了武装干涉。
以上就是美利坚众国的形成史,过后为世界大战。谢谢诸位关注点赞。
实验中学 八二班 l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