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到:
要如实记录过程,主要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但是,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
为什么要记录这么多内容?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累加作用。我们当时思考不周全,除了自己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以外,可能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周边环境给的压力,都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所以,如果要复盘自己当初的决策,就不能仅仅记录事情的结论,更要记录可能影响判断的所有因素。
除了记录这些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所谓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一般而言会记下面几个问题: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作者对“记录”的论述已经非常详尽了,并且重点论述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对于以上四个问题,自己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些体会。很多事情,自己最初的设想很好,但在实施处理的过程中,会被繁杂琐碎和困难所击晕,做着做着就迷失了方向,脑袋里变成了一锅粥,机械啥地方的拖着身体硬抗,很多时候已经完全背离了当初的方向,即“目标”,对于自己非常崇拜的一位师兄,我认为最出色的能力之一就是目标清晰,他永远不会随波逐流,在任何是个都能保证自己清醒的头脑。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与作者想要表达的看法略有不同。很多时候,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尽管过程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坚持到最后,可能结果并不会太差,尽然结果与最初的预期没什么差别,那自己又何必时常悲伤沮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