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都渴望过,远离城市的喧嚣
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闪烁
如果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我希望拥有一座这样的房子
一条溪水流过,花开四季,云淡风轻
房子不必太大,但一定要温馨温暖
可以藏在森林里,随时拥抱大自然
种一些粮食和蔬菜,还有一路的花草
生活并不会为难你
只要你的心态足够好,日子同样过得很好
(佚名)
在旅途归来的整整三个月内,鲜少出门。却依然保持着我在途中的所有模样和习性。习惯于素面朝天,出门穿着朴素的服装,吃着平淡简单的饭菜,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睡觉、看动漫、听音乐、看书,喝茶,这些曾经我不曾做过的事情,如今却成为了我生活的常态,而且不可或缺。
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尽然。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零零散散,无从说起,徒留一片枉然。其中经历的世俗道理也了解甚少,却多多少少碰到了我从未经历的一些人情世故。遇见一年未曾见过的老朋友,还有工作上的事,生活中的琐事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期间的嬉笑怒骂,悲喜交加,所有的一切仿佛是约定好的一下子全涌上来了。
经历的事,遇见的人,没有对与错。这些道理,只是等到了现在,或得到或失去才一知半解的。我们喜欢用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去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一件事情的对与错。自己的快乐与不快乐,也习惯归咎或发泄到其他任何事物上,这种情绪和认知也成了我们评判一件事物的标准。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妄为成了我们少数人的生活常态。但,想要站在人和事物的对立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实属不易。想想也能理解,每个人是每个人世界的主角。其他的,也就成了沧海一粟。
过去我想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目前看来,也只是一些空想罢了。但是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只是这种生活方式是需要努力和磨练的。只是这样的磨练时间久了,想法又会截然不同了。长时间的栖息在这灯红酒绿走马观花的城市里,多多少少都有想出去流浪的心情。看看这未知的世界究竟有多广阔。有些人为了逃避,而有些人真的只是心生向往。而我属于后者。从大二开始到现在两年之久,遇见了一些人,看了一些风景,经历了一些关乎生死的事。从前觉得这世界有多复杂,生活多不易,如今知晓这归根结底也只是能填饱肚子,有个地方能遮风避雨的问题。
村上春树的《且听且吟》里有过这样一段话: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最能体现我目前的状态。兜兜转转,我还是回到了这个地方。不是旅途不美好,而是我想心留遗憾,等到下次有了足够准备,再出发,重新认识这些新事物,或许也会发现其中别样的美。有个念想总归是好的。
时常有人问我,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无法更说明。我在很多传记和书里也曾看到别人对于旅行意义的描述,每个人观点不一?但是这无法评判谁更有道理,谁更贴近旅途本身。因为每个人经历的不同,所看到和联想到的自然也就不一样。对自身的意义和影响也就不同。于我,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生活的改变。我也是在这生活中后知后觉的,有些改变微不足道,也是我在猝不及防中感知到的。
我究竟改变了什么。让我感觉最明显的是曾经的我习惯含胸低头走路,以至于驼背严重,现在却喜欢素面朝天然后昂首阔步;现在一个人待久了也不觉得孤单,相反却很喜欢目前这样的状态,喜欢看冷门电影,自己做饭菜也不觉麻烦;喜欢看书,一遍不记得,就看第二遍;喜欢写写文字,想到的就写下来,哪怕我语文从未及格过,连造一个句子都很觉得很困难;喜欢尝试一些新事物…… 这些细枝末节都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了我的生活。还有些改变正在发生,我也尝试着去观察。
有人说我另类,傻,奇葩,看一棵树可以发很久的呆,会因为看到一朵像动物的云而开心,时常抬头望着夜空数流星……其实不然,我只想让自己沉睡在这大自然里,变成一朵花。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在窗沿上。滴答,滴答,滴答……声音格外好听,清脆。耳畔传来的,是源于自然。生活的平静美好,藏在柴米油盐间,树叶的细缝间,雾蒙蒙的空气里,所有平平淡淡,点点滴滴里。有人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他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第一次以日记的形式发表文章,写的不好别吐槽。有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哦。哈哈,想当年,我可是语文从未及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