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关于张朝阳抑郁了,张朝阳的一句话:"我真的什么都有,但我依然很痛苦。"真的挺让人感触的。
其实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开始关注信仰,去信佛,信耶稣,做灵修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那么富有的人,穷尽一生去追求金钱,因为在他们的信念中幸福感跟金钱直接相关。且成线性正相关。但当有一天真的什么都有的时候,又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恒久正比的关系,这时他们又会大笔大笔的花钱去追求心灵层面的满足。所以说越不缺的时候,就会越接近真相,明白色即是空(无论是现实层面的不缺,还是心灵层面的不缺)。
欣频老师的一段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曾经在她的课堂上有两类团体找她答疑,一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着旅行的梦想却苦于经济不自由。更有趣的是另一类人,他们事业有成,通常他们会先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夸耀他们的成就,经历,丰功伟绩。等着一切都说完以后,紧接着便开始倾诉他们的痛苦,迷茫。你会惊叹,他们怎么有那么多苦恼,他们竟然比那些大学生们还要痛苦更多倍。他们衣食无忧,他们可以不用计算的花钱,他们有更多的特权和人脉,他们不是应该更自由,更快乐,更能做自己么?
具体的情节,只能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好像金钱和权利并不能真正的喂饱我们。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拼命的去喝水一样,有饱的假象,却不是真的饱。
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了心灵物质两手抓,这无疑是个好现象。我很赞同一个观点:金钱不是目标,只是一个手段,且不是唯一的手段。当遇到所有的事,你都只能想到用钱去解决,别无其他,那你的人生不仅是太没有创意了,且,有些无趣 乏味了。
再说,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名利,追求各种头衔,也不过是为了完成我们幼年没有完成的事情:找自己。如果有一天,当你扔掉了名片,拿掉了所有的头衔,卸下了所有附属品,这时,你是否还能知道,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