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在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的鼓励下,我有了在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分享的动力和心理准备。也是从那刻起,心里多了一份期望,平日里也多了一些思考。
盼望着,盼望着,“构建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的脚步近了.....说不清楚内心的声音,有一种孩童时期计算过新年日子的感觉。看着手机日历上的提醒,激动兴奋之余多了一份紧张。半个月之前,我已经把整好的课件发给了郝老师,想从郝老师那里得到建议,也为了保证自己的这次分享有真真实实的价值,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和其实。记得做好课件的时候很兴奋,没有看时间就直接发给了郝老师,当意识到已经快要十点的时候,觉得很不好意思,正想留言说抱歉的时候,郝老师发过来一条信息:“非常全面详细,下了功夫了。”看到郝老师的认可,心里莫名的激动。接着郝老师又给我提了一些细节指导和建议,按照郝老师的建议,我又做了修改完善。
郝老师告诉我们,作报告前需要想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因为新网师成员大多是比较优秀、有教学思想的老师,他们站位比较高,视野比较广,因此,我对整好的课件反复审阅,并且找到我们学校几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帮我过关,其中秦晓莹老师告诉我尽管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但是内容过多,按要求时间(25分钟),内容显得过多,面面俱到,实际上是主次不分明,重点很难突出。当我拿出以前做过一个类似的课件让她看的时候,她欣喜地告诉我以前的那个好,层次清晰,有突出。听了晓莹的建议,我重新构思,否定了打磨了几遍的“讲座式”课件,重新做了一个适合微报告分享的PPT。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因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原计划好好练习文字稿、时间把握一分不差的初愿并没有实现,因为没有太多时间练习,更需要自己对所分享内容的有机把控。辛亏是因为是自己实践的东西,又一遍遍过课件,很多内容已经熟记于心。坐在前往太原的列车上,想象着20多分钟抵达朝圣地的心情,内心不由得兴奋起来。
心怀虔诚,约见太原!这种心境他人无法理解,只有真正体验了,才能明白那种神圣和期待的美好。快了,快要见到那些来自全国各地、从未谋面却因“新教育”这条红线心灵相连的朋友们了!快要见到心中慕仰已久的导师们了!快要快见到为这次研修,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了!此刻,我心澎湃!此刻,我激动万分!太原“构建理想课堂研修班”,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