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3日
整部《英雄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宁不凡,最佩服的是杨肃观,最羡慕的是秦仲海,最没感觉的是伍定远,而在我最内心骨子深处,觉得最伟大最牛逼的,还得是那个“十年瀑布磨一剑,只为心中一杆秤”的卢云。
卢云,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卢者,黑也;云者,白也。作为独行于天地黑白两道之间唯一圣光,这个名字,恰到好处。
他不求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有看过原著小说的朋友会问,这不是说的方子敬吗?是的,这是方子敬,可是方子敬比之卢云,少了一个“正道”,多了一个“骄傲”,方子敬固然不慕名不求利,可方子敬却一定要别人强,他这一生的追求是成为一个“强者”,而卢云的追求则是“做对的事”,两者之间的格局相差何止天地。
强者,意味着你还是拘泥于自身,做到极致,无非就是自己的本事天下第一,并没有顾及到其他人;而做对的事,则只是考虑事情的正当性,哪怕做这件事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这样就近乎儒家“仁”的道理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卢云为了救柳昂天刚出生小儿子,其实应该是秦仲海的儿子的性命,舍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状元出身、知州官衔、甚至是即将成婚的未婚妻;而方子敬,不过就是在卢云走投无路的时候,出手相助一把,之后又飘然而去,只留下一片属于方大侠自己的潇洒;
即便方子敬年轻时候勇救秦仲海,也只不过处于跟秦仲海他父亲之间的情谊,而并非卢云的“仁”。
卢云伸指向地,道:“您瞧这个仁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二,仁者,二人也......凡事都替另一个人想,那便是发乎心。待得所作所为皆是为旁人好,那便是止于行。两者皆备,也就差相仿佛了。”
这是卢云对于“仁”的解释,虽然书生气十足,但咱先不说对或者不对,因为无论在别人角度来看对或者不对,卢云都是按他说的这个去做的,他说完这个话没多久,就为了一个小婴儿毅然决然的奔波逃命,而自己最终掉入白水大瀑布达十年之久。
这不就是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吗?!
再危急的时刻,卢云也会依照他内心里面的这杆秤行事,哪怕是被人利用,哪怕被人唾弃为孔门叛徒,他也依然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毫不退缩,或者在我们这些市侩看来这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大蠢蛋,但他内心的坚毅跟果敢,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呢?
这是只属于真正的传统读书人的骨气,一个儒者所必须有的气概。
因为我不是,你也不是,咱们都不是,而他居然还能是,所以我才说卢云是最伟大最牛逼的。
宁不凡是天赋异禀,永远能够做出最有利的选择;秦仲海看似豁达,实则苦中作乐,郁闷不堪;伍定远虽然外表雄壮,内心却太过柔软,不够坚强;至于杨肃观,机关算尽到了最后,是所有的责任一肩扛,处于旋涡的中心虽然游刃有余,却也不能自拔;
只有卢云,既没有这些利益的牵扯,内心也足够的坚韧顽强,虽然这部《英雄志》数十年如一日没有完结,但到最后结束这一切纷杂扰乱的,还得是卢云。
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
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怀抱着夫子所教“仁”的力量,这就是卢云,也是历史上成千上万有骨气的读书人的形象,文天祥、左光斗、史可法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黄道周,他有一个很著名的儿子叫黄宗羲,因为剃发令,在南明隆武朝拒不出兵之后,黄道周以大儒之身,只身北上,一路募兵,最后被俘就义。
以他的脑子,不会不明白他此去是送死,从来没有打过仗,还是沿途募集的一些散民游勇,哪有什么战斗力,但他还是去做了,死得其所,心之所安,这就是读书人的气节,也是孙晓在卢云身上试图向我们读者传达的精神。
总会有一些人,会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更多的人会如同洪承畴一般做出对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但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你又怎么能确定你投机的这个就一定是结果最好的呢?!
不如忠于内心,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做对的事即可。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端看自己的选择!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