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给杂志报纸投稿屡投不中,有的作品到了编辑手中,编辑可能扫了一眼就觉得太乱了,不想看。散乱无章是许多作者爱犯的毛病,这种散乱会导致作品犹如一个蓬头散发的乞丐,瞟一眼都嫌烦。
今天要讲的一个写作手法,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手法能够使你的作品具有三美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赏心悦目,听起来和谐悦耳。
那究竟是什么手法呢?以下是干货分享,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请做好思想准备。(该手法其实不仅适用于儿童文学,但作者本人十二年来主要进行的是儿童文学的创作,因此就划定在儿文范围。)
我们从小学时就接触排比的修辞手法,大家对排比一点都不陌生。
排比是古今中外写作者特别爱用的一种手法,比如《诗经》,你几乎找不到一篇不用排比写成的诗篇。而当今的各种经典儿童绘本,更是把排比发挥到极致。
在教科书中,排比手法具有哪些作用,大家还记得吗?咱这里不是学校教育,因此就不再援引教科书中的理论。
我个人觉得排比手法自带“三美”效果,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三美理论本来是由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的诗论,咱们这里的三美基本和闻一多的一致,但不是仅仅用在诗歌上,而是用在包含童诗在内的所有儿童文学体裁)也正是这个原因,排比手法在儿童文学中使用,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但凡运营排比手法,其行文结构都有一定规律性,画面变化不会有太大跳跃,句式段落或递进或并列,基本看了开头就能猜得到结局。
有人说了,我们想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文章,如果读者猜得到结局,那还会花时间看吗?
答案是会,而且是一定会!
知道什么原因吗?我们的读者不是对重复的生活正在失去兴趣的大人,而是一个个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到新鲜的小孩子。大多数孩子阅读都有一个特点——反复阅读,这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原因在于其记忆力和理解力有限。
你的身边肯定有这样的孩子:一本书读了几遍,还要拿来反复阅读,有时看到别的孩子读,就赶忙在一旁剧透,而别的孩子听了剧透之后根本不会放下书,反而更有兴致了。最后,这本书被翻成了脏兮兮的破烂!!!
好了,排比手法在儿童文学中的好处和必要性就不多讲了,重点讲如何运用。
后面的文字系十二年经验之总结,因此收点小费,我还是那句老话。我辛辛苦苦总结这么多你你你连一杯奶茶都不肯给买,那我还是不说了罢!收这点小费远不及我写一篇童话挣的多啊,按照某些人的逻辑,要真是利益熏心我就该一直写童话不写经验总结了。
付费阅读后请加qq303680612,我线上免费指导童话创作,精力有限每人仅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