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看电视剧《大染坊》,禁不住为陈寿亭的经商之道扼腕感叹。
近日又读了同名小说,很自然又从陈寿亭的人生轨迹生出一些遐想。
在那样的年月,周村城里沿街乞讨的穷孩子肯定不止他一个,为什么单单是他历经磨难能够成为一代商界的精英?
我不断地寻求答案,又不断地一一否定,最终还是认定:陈寿亭是天生的。
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的理解,这是就宏观而言,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有出息。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哪一个行业也都能适合任何一个人去干,一定能干出成绩,尤其是成为行家里手或大家。
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来说,很多杰出人才是天生的。
不光商界的陈寿亭是天生的,其他业界的精英人物也都是天生的。
比如,航天员是天生的,并非一般人都能成为航天员。
身体健康,体质好的人很多,但是有航天员生理功能的人却不多。
身体高大的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运行身体很好,打球能连续打一个半小时,但却坐不了前庭功能(抗眩晕功能)训练椅。
作家是天生的,历来有很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勤奋写作不止,却难圆作家梦。
现实中真正成为作家的总是少数,而成为大作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
戏剧演员尤其是深得大众喜爱的大演员也是天生的。
远的不说,就说赵本山吧,年年上春晚,年年一等奖,那一等奖就像灶王爷吃糖瓜——稳拿一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达和蔡明,用他们的自己的话来说,十七八年来几乎年年上春晚,总是在三等奖上徘徊,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为什么?
赵本山是天生的,郭达也是天生的。说句难听的话,无论郭达再努力,怕也难与本山看齐吧。
如此讲来,并非抹杀了个人努力的作用,而是说应当承认人的差异,从而明智地认识自己,科学地把握人生的方向,以求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弯路。
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的包容性是前所未有的,各种各样的人才总会被接纳。
问题在于,能否在社会大舞台上找对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用武之地。
正因为有人的差异,如何找对位置,现实中难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只能因人而异。
记得一篇《经营自己的长处》的短文,说过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长处,哪怕是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或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长处,应不失为我们的借鉴。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其一味地感叹生不逢时,一味地埋怨如今的就业难,倒不如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正确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努力经营自己地长处,走出一片自主创业的新天地。
说不定,到时候也会造就一个“ΧΧΧ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