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胃口比较好的人,当然胃口好只有在饭菜做的好的情况下才体现的出来。
小时候基本上没有怎么见过餐馆里面的菜肴-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家里吃各种“山珍海味”。家里的饭菜好则好已,但是基本上才来都是调料少,原汁原味,没有太多的花哨。
所以当我去外面吃饭的时候,无论是别人请客还是自掏腰包,总是忍不住胡吃海塞,不吃到肚子反抗有些胀痛便不罢休,虽然肚子吃撑了比较难收,但是一方面味蕾上的享受总是不停,另外一方面心理上也总是认为既然出来吃总要吃回本才好,而吃回本的证明就是自己撑到再也吃不下了。
两方面一叠加,我每次出去总是要吃到撑才会罢休,并且常常以自己没有亏本这种思想而洋洋自得---看,自己真是一个省钱小能手,虽然钱花了不过好歹吃够本了啊。
这是一个事情。
另外一个事情,我早上吃饭的时候,总是习惯买两个包子、一袋豆奶--我以为这是自己的饭量,然而基本上每次等我吃完,就会产生一种吃撑的感觉,这种撑撑的感觉基本上到午饭的时候还不会消失。然而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是问题。
但是等我中午吃饭的时候,基本上就不怎么吃的下去了。
直到有一天面对午饭基本上感觉毫无动力,我不禁好奇,现在吃饭的分量真的对自己合适吗?
我思索了良久,才发现,不,现在的份量是不合适的。
首先我没有了解到自己真实的每顿饭能吃的份量--不知道自己一顿能吃多少,其次是不知道身体给出什么样的信号就不能吃了,否则就会难受一下午或者一晚上。
认识到这样的事情以后,我逐步测试了自己的饭量,后来才发现,其实早餐一个包子一袋豆奶才刚刚好,这样既不会生成吃撑的感觉,而且又不会觉得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买过两个包子了。
另外一个是外出下馆子的时候,基本上每当我感觉自己有轻微的饱腹感的时候,便知道自己已经吃饱了,便放下了筷子。虽然我还是想吃,但是我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放任自己,那么可能享受就会变成痛苦---我体会过那种吃撑了之后感觉很难受的滋味,基本上都在后悔吃了这一顿饭了。
这样的习惯坚持也才一周,今天早上当我又吃完一个包子一个豆奶的早餐以后,那种微微的饱腹感真的是太舒服了,清晨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这个时候才不禁有了感慨,没想到自己吃了二十多年饭,知道现在才学会吃饭。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之前虽然我看了那么多的书,但是从来没有想要应用到这个事情上面。但是直到现在我才认识到,了解自己真的很重要---了解自己的饭量,自己的睡觉习惯,自己的睡眠质量,自己的爱好和倾向,等等等等,都是了解自己的一方面。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以前我真的是很单纯的想法,吃的多就是赚回来了,反正好不容易出去吃一顿,不如多吃点,有的时候即使是吃撑了,看到那些美味佳肴,或者是自己感觉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基本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筷子,到头来肚子难受很久。
事情真的存在一个界限的,如果刚刚达到这个界限,那就是体验的最佳值,如果超过了,那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感觉,而我感觉之前的自己,也不过是因为被口腹之欲驱使中冲昏了头脑,被欲望控制住了自己可真的不是一个好事情。
我学到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清晰的了解自己以后,尝试问问自己,自己目前做的事情是不是在被欲望驱使,虽然当时做的时候很快乐,但是往往等到结束以后,却是懊悔不已,就好像我外出吃饭一样,明明已经饱了,却还是被驱使着大吃大喝,最后肚子撑的难受半天,当时自己的感觉往往是得不偿失。
有时候想想真的是滑稽,没想到自己长到这么大,才刚刚学会吃饭,真的是快乐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