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由从何而来》一书,看到一句话。那句话来自一篇采访柴静的文章,她说:“牛逼吗?这就是人生啊”。我记得自己看到这句话时,醍醐灌顶,心想一生追求可能也不过如此了。
是的,我始终是个对于“赢”很热衷的人,因为我相信,人既然可以赢的,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呢?既然总会有一撮人能站到舞台中间光芒万丈,为什么其中一个不能是我呢?
从小到大我都抱着这种想法在生活,在学习。到后面大学学了公关专业然后在公关公司里面实习,在这个过程中看过了衣着光鲜的人也看多了徒有其表的人,看到了人情冷暖也看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庸的职场真相。
我能告诉你的和能写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带着我自己的局限性的。我和你一样,想要试图打破这些来自原生家庭,原生阶层匹配出来的思维局限。因为我知道,想要变得不一样,第一要务就是尝试跳出固有的模式与思维,更客观地审视自己。
你想要过牛逼的人生,就不要总是听从不牛逼的人给你的建议。我并不否认有时候普通人的建议也能发挥其价值,但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无法给你更大格局的。这些人包括你的父母,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的伴侣。就像永远不要听信婚姻失败的人告诉你如何挑选伴侣,如何变得更牛逼这件事,同理可证你其实永远都得不到客观的真谛。
因为这里面有两个痛点:第一,你可以参透你向往成为的那个人他的人生轨迹、求学经历、处事风格甚至包括资源配置,但是你永远参透不了他的出身和他所遇到的幸运,这两点决定了你无法复制他的成功与失败。
第二,所谓成功人士能说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出版书籍还是发表演说,其实都是朴素价值观里面所具备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他们可以就自己走过的路站在你所向往的终点给予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道理或方法论,但是你绝对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拐点处到底经历了什么。长时间的坚持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那个拐点的裂变。
所以,我努力了这么多年,22岁的我突然觉得努力并不能等同于什么。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有一点僵化的点就是太多人告诉我“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得到XXX”这样的道理了。时至今日,我发现完全不对。
不是只要我努力,我就会得到什么。
而是,当我有技巧、有规律并按照计划进行努力时,我才能得到什么。
发现了吗?重点不是努力,重点是有技巧,有计划且符合规律。而为什么那么多人还选择鼓吹勤奋和努力呢?我个人看法是因为“勤奋”和“努力”是万金油,即便说出来也不会产生什么负面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对别人的人生负责。
即便到今天,我还会和我爸探讨当年高考的问题,探讨学历高低是否影响就业的问题,我感觉他始终耿耿于怀,我却急不可耐地想跳出原生世界走向更大的未知。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时候你的失败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自身所带的局限性,你挨不过自己心里那道坎,你更无法让自己处于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
我初中的时候觉得物理真他妈难得要死,我连“位移“的概念都处于懵懵懂懂,时常在考试时出错;可是等我上了大学之后回头再去看我表妹的物理书,当年让我绞尽脑汁都无法理解的公式突然变得如此简单,我心想如果让我现在回去重新学物理,我肯定不会再考38分。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有的努力,勤奋,吃苦耐劳,并不是单纯为了那个目标,时间一长你就能感觉到它们会牵引你走向人生更宏大的未知。当一件东西或一个身份你能够驾驭和占有了的时候,除了成就感你的心里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希望探险的人生精神。
就像每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道道儿,但是根本不会变,总之还是用能够体现人类智慧的方式努力把别人的钱合法合礼仪地转到自己口袋里,顺便在这个行业或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所以,你想要变得更牛逼,除了努力,你还能做什么呢?
抛弃“努力”的假象。不要单纯谈努力,而是要有效率的实践。我猜你的中学记忆里绝对有个女生,她上课永远是巨认真的那个,笔迹永远是范本,但是她的成绩就是中下游。可是,这样的“努力”真得有效吗?这个社会没有功夫听你的控诉与委屈,大家看得都是结果。所以回归自己身上,也不要迁怒别人也这样来评估自己。
列一个list,搞清楚自己有哪些是可以通过行动和时间能够实现的,有哪些是自己拼了老命都实现不了的。不要再去死命地补短板,而是尽量让自己的长板足够长。既然所在阶层和出身是改变不了的,但你仍然可以去拼学历和经验,甚至是社交技能与专业技能。用专业技能打通门槛,用社交技能维系人脉。但要搞清楚,利同则合,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站到你那一边的,能永远站到你那一边的只有你自己。
要认定自己是完全可以实现牛逼的人生的,而不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在疑自己“我可以吗”。我自认为自己三大弊病是:1、想太多而不行动;2、行动了几天而不坚持;3、在过程中会时常质疑自己并轻易陷入幻想。这些都是自己的局限性,真正改正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很庆幸的是我们有这个时代的偶像,我们有社交网络能看到自己向往的人都在做什么。
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家庭教育即家长总是很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身份有地位,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本质上我觉得是错误和荒谬的。当然不否认的确有寒门贵子的存在。但如果父母都没有身份和地位,怎么去教育一个将来就一定有身份有地位的孩子呢?
所有家长都希望一个从小听话读书刻苦认真的小孩考上名牌大学后就能实现阶级流动,但通常这种孩子都一时难以走出象牙塔,永远带着学生思维办事,受了委屈不敢声张,也不懂拒绝。
我见过那种从贫穷的大山沟轰轰烈烈走向NYC的人,他曾说自己当初是痛下多少决心才改掉自己身上来自贫穷和闭塞的气质的,即便现在也经常憋手蹩脚。
我听到这句话时简直太明白他的感受了,因为我也要改变,完完全全站到自己一贯接受的价值观的对立面对自己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是一个非常艰难和痛苦的事情。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如果你拥有明确而独立的个性非常关键。因为我确保你是在为自己而活,从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我以为我考高分我会很有成就感,但很有可能我只是为了取悦家长;我以为我努力进了大牌的公司会很有成就感,但很有可能我也只是为了取悦那些时不时为我未来担忧的人。
前段时间窦靖童发自己的专辑,我曾写一篇文章《如何培养像窦靖童这样的女儿》,说来说去发现写出来的几条基本可以算为一条那就是“你得是个像王菲一样的妈”。这个难度系数太大,最后,我作废了那篇稿子。
我认为,在变牛逼的这条路上,真得不要忽略客观存在而单谈个人努力;我们能做的是先认清那些客观存在包括家庭出身和背景甚至个人幸运,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让自己不要走入“努力等同成功”的极端;其次,保持自己的个性,放大自己的长板。
先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再去谈是不是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