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杨伯俊译文: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志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基础吧!”
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的,“孝弟是为人之本”是孔子传递的为人的道德准则之一。我的三个感悟如下:
1、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立身要正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古话说“言传身教”很重要,我们是否做到了?
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友爱,那孩子看在眼里,他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去做。
现在的孩子,接触外界的信息多,对父母也不会那么恭敬,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的思想慢慢形成,父母和孩子经常会有思维碰撞,会起冲突。
这时也不能着急,多和孩子沟通,我们自己更是立身要正,那么孩子也会往正向发展的。
2、做好小事,成为脚踏实地的人
我们都期待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学这学那,我们做得最多的是拔苗助长,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发展。
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孩子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要想有成就,首先要把基础的本领学踏实,把小事做好,才能去做更大的事。
我们能够做好基础的事情,成为一位脚踏实地的人,那么他才能成为一位有“道”之人。
3、
小的时候,父母对长辈孝敬,对兄弟姐妹和气,我看在眼里,觉得做人就应该是这样。
现在我们常年在外,和家人也不常一起,我经常反思自己,在长期分离的我们,怎样去做到孝顺,友爱呢?
这让我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可能最多就是能够经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现状,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
但我们也要尽量做到最好,有时间尽量多回去看看父母,和兄弟姐妹们聚聚。
我想只要是心中惦念父母,关心着兄弟姐妹,那么不管距离多远,我们之间也是彼此之间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