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务派遣”受到舆论、法律严控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玩“外包”。当全面实行“营改增”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讲“外包的春天”。
自2012年至今在笔者培训、咨询经历过程中,外包名称出现了“群魔乱舞”。笔者在诸多人力资源公司和企业“见识”过的外包名称包括:服务外包、岗位外包、项目外包、流程外包、产线外包、劳务承包、劳务分包、劳务外包、劳务承揽、业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等。
出现这些稀缺古怪的外包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有很多人问我,这些名字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些外包与劳务派遣之间有什么区别?更离奇的还有人让我给这些外包找出法律出处。这简直就是“虐心”的节奏啊。
因此,笔者萌生了就外包的话题,写点系列文章的想法,在2017年7月17日,笔者写了一篇《宝洁公司辞退劳务外包员工的焦点评析》引起了人力资源行业诸多人关注和思考。(具体内容见微信公众号:白话劳动法)
本期推文先就外包名称的“群魔乱舞”谈如下几个话题:
▼外包名称乱象之根源:人力资源服务业差异性定位不清楚
▼外包名称乱象之发展:派遣业务的换位接续方式
▼外包名称乱象之困扰:纠结于名称的解释忽略合作的实质
▼外包名称乱象之障碍:无法通过法律审查
▼外包名称乱象之根治:劳务外包或专业服务外包的统一
- Ⅰ -
外包名称乱象之根源:人力资源服务业差异性定位不清楚
自《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明确劳务派遣是企业的补充用工形式,要有比例限制且只能在三性岗位上使用后。企业产生了“派遣工”调整的“恐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产生了“业务调整”的“恐慌”。
恐慌的根源在于,企业基于各种考虑无法或不愿将不合规的派遣工转为合同工,人力资源公司除了“代理”、“派遣”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在双方均“恐慌”的背景下,自2012年开始“外包”成为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不谋而合”共同的选择。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外包”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交由其他专业机构承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但仓促的派遣转外包需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并没有做好准备,长期的“中介式”派遣思维模式,并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人群”或“行业”分类。
出现了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大小之分,有规模之分,有名气之分,有收费高低之分,有上市与非上市之分,但均缺少业务差异化定位之分。
当外包需求产生,准备不足,且差异性定位不清楚时,各人力资源公司从“标新立异”的角度出发,就产生了各地外包名称的“群魔乱象”。
- Ⅱ -
外包名称乱象之发展:派遣业务的换位接续方式
当大量的派遣工还需要接着用,但又不能转为企业合同工时,外包成为企业的选择。
当不同的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派遣工均需要转成外包时,能“包罗万象”能承接所有的“派遣工”的外包名称成为人力资源公司的选择。
当外包名称法律缺位,人力资源行业自创或所谓的专家学者自创就成为外包名称乱象发展的缘由。
因此,中国企业的外包,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外包不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细分领域而产生,而是基于派遣业务的接续而产生。
- Ⅲ -
外包名称乱象之困扰:纠结于名称的解释忽略合作的实质
当各种各样的外包名称产生后,人力资源行业反而忘却了当年创造这个名称的缘由,而开始纠结怎么对这个名称进行解释,开始纠结各个名称之间有什么区分,开始纠结各个名称怎么能区分于劳务派遣时,就出现了“前后动机不一致”的冲突。
名称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原封不动”承接所有派遣业务,名称产生后纠结名称的内涵,而忽略合作的实质。本身名称就是没有意义的,本身名称就是自创的,本身名称就是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换种方式接着用派遣工”。
在此情形下,名称的解释是荒谬的,各种外包与劳务派遣的法定区别是荒谬。我们只能在管理上和操作上人为的创造区分,而无法从法律上去区分区别。
- Ⅳ -
外包名称乱象之障碍:无法通过法律审查
当各种外包名称乱象产生后,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要把各个自创的外包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产生了“服务外包是否有法律依据”、“岗位外包是否有法律依据”“流程外包是否有法律依据”的“神提问”。
从外包的语境看本文开头提出的任何外包都没有法律依据,均无法找到法律出处(劳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本身不属于外包的语境)。
因此,当人力资源服务业跟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就各种稀奇古怪的外包名称达成共识时,在企业的法务部、在法院的法官哪里产生了困扰。
没有法律依据的“外包名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定性,怎么区分责任,怎么经得起审计成为了法律障碍。上述“群魔乱舞”的外包名称究竟有什么区别,也成为让法律人“抓肝挠肺”的困扰。
- Ⅴ -
外包名称乱象之根治:劳务外包或专业服务外包的统一
外包的根治就要先从外包名称的乱象开始,当企业基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将某类业务整体外包给专业的供应商时,该外包一定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即“**服务/外包”。
当企业基于劳务派遣用工的调整,将派遣工换个名称接着用跟人力资源公司接续合作的,该外包一定是一个自我区分的新的用工形式,“劳务外包”。
当人力资源公司专注于差异化定位,形成某类业务与某类人群的区域特色时,**专业化外包将成为这家人力资源公司区域或全国性名片。当人力资源公司还在劳务派遣的思维意识中打转时,劳务外包将成为大多数人力资源公司对劳务派遣的另一种说法。
至于这种说法是否能“说圆”,是否能让“法律、管理、财税”都说的过去,则需要完整的商业逻辑与产品逻辑。
但,“**服务/外包”、“劳务外包”之外的外包名称选择,均属于自创性选择,需要自己解决这种自创产生的各种问题。
权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具体的、特定的法律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问题,请与助理小白(微信号:lawyer-byl)联系或在本公众号留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话劳动法公众号所发表的文章及政策评析、提供的用工管理文本、以及工作日志均由白永亮律师撰写,并请专人管理和运营,旨在高水平的分享、交流劳动用工与员工关系管理的法律与经验,搭建员工关系管理疑难、争议问题合理化解决方案的信任平台,欢迎订阅!
有任何疑问,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话劳动法
或加白律师助理微信:lawyer-b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