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喜欢分享的人。
从小我就比较霸道,不会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拿出来分享,而且占有欲特别强。弟弟拿我的东西,我都会揍他。小时候我们俩经常打架,因为抢玩具。可能那时候太穷了,大家玩具特别少的原因吧。不过我自己还是认为是我自己太霸道,太自私了。
我也不会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我是村子里第一个有插卡游戏机的小孩子。那时候有一台游戏机很了不起,会被很多小朋友羡慕,我就是被羡慕的对象。然而,我却不舍得把游戏机给小伙伴玩,每次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我玩,然后在一旁喝彩。
玩具不喜欢跟别人分享,想法也不喜欢和人分享,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消化,导致后来都很孤僻 。高中到大学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别人会问:你怎么总是一个人啊。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习惯了。反而一个人独来独往可以省去好多麻烦,不用迁就别人,会有很多自己的时间,独立思考。这样很好。
其实朋友们不理解我,就像我也不理解他们一样。无需赘述,浪费生命。
大学时候,加入到一个社团,茶社,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文艺的社团,就是一个偶然加入。我也是里面为数不多艺术学院的学生。刚进去的时候很虔诚,每次喝茶都不怎么多说话,姿态也很端正,感觉找到组织了。不管多忙,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去茶社喝一会茶,即使一晚上都不说,在那个环境里都觉得很享受。
身边的人都会差异,为什么会喝茶?一个艺术系的学生应该非常闹腾,为什么喜欢喝茶呢?喝茶 不是老年人的活动吗?大众青年的认知是这样的。
有一天,两个同学说想跟我去茶社喝茶,之前他们并没有去过,平时都是在宿舍打游戏的主。刚开始我还是很惊讶的,然而还是带他们去了,不出所料,一晚上丑态百出。我都尴尬到要命,真后悔给他们分享这种美好的 事。分享这件事一定要很慎重。
分享,其实只是三观的分享,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事物。
去年六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开始了,很想去看。中国艺术的殿堂啊,大学就一直想去可从来没去过。这次在北京了,无论如何要去看,然后想约一小伙伴一起去,发了个朋友圈。结果朋友们有事,刚好有一个刚认识的女生想要一起去,没办法拒绝了,那就去吧。
可是她完全不懂艺术,也不懂欣赏,走马观花,当我觉得很好的时候,她却说要走,看完了。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在这跟她分享我觉很棒的艺术作品,她却一点点也不懂,还不珍惜我的分享。兴高采烈要跟着来,却是这样,也会让我大跌眼镜。
然后,我就给她送到车站,自己返回去看了。央美毕竟是央美,好的作品还是很多的,受到很多启发。如果我一开始就选择单独来看展,而不是选择在朋友圈找人,那么应该会很舒服的。所以。不要把喜欢的事分享跟志趣不投的人。
在我内心里,越来越觉得特立独行挺好的。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也不会有人扫兴,更不会迁就别人而委屈自己。而这样,性格可能也会更孤傲吧。
前一段时间看完了《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看完之后感觉被整个故事震撼,感觉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对我有很大影响,反思了自己很久,很多情节就像我的人生一样。后来,跟朋友聊天,说让我推荐一本书,我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他。他用不到一下午看完了,然后说平平无奇。不对,他的原话是:看这本书的过程让我起了满身鸡皮疙瘩。我看这书用了一个星期呢,感觉很多句子都是这里,单独做了笔记,我觉得最好的分享给别人竟是这样的。
特立独行没什么不好,爱谁谁,我才不会把我觉得美好的东西分享给你们了。前两天去了一趟黄山,去了宏村。有好的有坏的,但也懒得分享了,只是自己会记得下来。努力触及自己的感知,千万不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变得麻木。
分享是三观的考量,不如做个小气的人,取悦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