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小制作的老电影戳中了我的泪点,感慨中夹杂着回忆。《达道里》,演绎一个普通人的失落和努力,卑微与超越。俗套的主题却因为从保险营销这个职业切入,让整个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拷问和灵魂的思索。其实电影本身并不算出彩,无论是摄影、音乐还是节奏的安排,都透露出低成本的粗糙感,但对保险营销员这个职业的刻画,却可谓深刻而传神,那些展业的细节、行动和表现,让我这个十年的从业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同身受。忍不住想透过这部电影去聊聊保险营销员这个庞大的群体。
卑微,是保险营销的开始!男主大学毕业,西装革履,顶着金融从业者的光环,挎着公文包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保险。当敲响第一家门的时候,喉头的耸动,显示着男主的紧张和期待,但无人回应后,男主的表情却是庆幸大于失望。以至于对面的门只敲了一下,就转身离开,像似要逃离。更关键的是,第一家的门贴满小广告,门缝塞着宣传单,说明久已不开门,有人的概率本就很小,但男主显然对这家开门的期待更大,等待更久。而门面干净的对面男主却默认没有人,敲一下就走,这样看似矛盾的动作却是男主渴望成功但又害怕拒绝的真实体现。如果没有做过销售,特别是主动推销,是很难体会这种本能和理性的冲突。销售,做得是大数法则,每个销售员都知道只有足够的拜访量才会有销售成功的可能。可没人能准确的知道下一次的拜访或者敲门是成功还是被拒绝,但可以明确的是拒绝的概率远远大于成功。保险销售行业的平均规律是10:3:1(拜访10人,3人会看建议书,1人最终成交),也就是对方开门后直接拒绝的可能是七成(对于普通业务员来说,远高于这个数值)。试问,面对如此高的拒绝率,这门是敲还是不敲?是希望门里有人还是没人呢?
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拒绝和挫折时,都会退缩,失去敲下一家门的勇气,那男主是靠什么一家家的敲下去呢?梦想?渴望?也许有,但更重要的却是技巧。如果你做过“扫楼”这样的推销方式,而又有一个好师傅的话,他会告诉你两件事:第一,自上而下。扫楼的行动一定是先爬到顶层,再往下敲门拜访,否则身体的疲惫会成为不爬楼拜访的最好借口。而爬上顶层所耗费的时间和体力,会成为你敲下一家门的动力,反正必须经过每一家,不敲白不敲;第二,多做善事。帮人扔垃圾,帮老婆婆抬抬米,总之让对方对你有印象,建立连接,这就是成功的开始。显然,男主有个好主管,把这些技巧都交给了他,只是大数法则似乎还没有关照到他。
男主是坚强的,住宅区没有收获,就跑到写字楼。从体验上来讲,写字楼会略好于住宅区,因为写字楼中多数是打工者,且素质相对较高,虽然被拒绝的概率和住宅区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拒绝会更委婉、更礼貌,相当于只在心里划一条口子但不撒盐。可如果在写字楼遇到了保安,那就不是撒盐了,那绝对是撒硫酸。一句“你是干什么的”,就让男主心惊胆颤、噤若寒蝉。猫捉老鼠的游戏随即展开。男主抱头鼠窜的样子像极了被城管追击时的街边小贩,狼狈不堪。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对保安说:“我是保险营销员,我在推销保险?”这就像街边小贩无法对城管说我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一样现实。“卖保险”三个字仿佛带着魔咒,大多数时候说出口都会被别人鄙视,似乎天然低人一等。但它与4s店的汽车销售,银行的理财销售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为什么要承受“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的骂名呢?为什么要卑微到尘土中呢?这个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却又错综复杂。
没有收获、没有答案的男主有气无力的回到了职场,他所在的小组也随即开始了夕会。整理着装、齐呼口号,这会风似乎走偏了,让人忍俊不止却又似曾相识。保险公司有三宝,手语、司歌与口号,这就是保险公司一直以来展现的形象。虽然现在TONY们也跳手语舞、二手房销售们也喊口号,但做得最正宗的还是保险公司。一般人很难理解这样的行为,就像无法理解福尔摩斯会吸毒,魏刚会锯木头一样。其实每一种异于常人的行动背后都有异于常人的压力。没有信心了,喊;没有动力了,喊;没有激情了,喊。保险营销员们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催眠的仪式来获得力量和勇气。电影中男主多次的自己给自己加油,女主在楼顶上疯狂的叫喊,都是为了对抗不被现实认可的无力。其实保险公司还发明了非常多的方式,来刺激因为拒绝和伤害而逐渐麻木的灵魂。比如绩效面谈,让你明白不努力,不但你自己生活难以为继,还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同事,对不起公司;再比如爬楼体罚,通过体力的下降使意志的控制力减弱,自我意识就会让位于潜意识,而公司长期灌输的思想就会从潜意识跃迁成自我意识,被认可和执行。正是这些,支持着像男主这样的保险营销员在艰难中度日,在逆水中行舟,没有放弃。
这个故事的最后,不喜亦不悲,男主通过努力和运气签下了大保单,但同时他也失去了暗恋女孩的所有消息。现实中的保险营销员们却大多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中30%的人会在3个月后离开保险公司,50%的人会在一年后离开保险公司,而多数人还会带着抱怨和不满。而留下来的这些人呢?他们虽然赚了钱,改善了生活,但同样是生态链的最底层,同样没有社会地位和尊严。虽然这个社会有那么多人因为保险而受益,但又有多少人真的尊重过保险营销员。
用一个比电影中男主遇到的李阿姨还残酷的真实故事来结尾吧!我的一位朋友,做了多年的保险,一直维护着一位转介绍客户,节假日的问候,平日的拜访,什么都不缺,但对方从来不买保险,甚至不准他提,大约三年之后,这个客户的爱人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治疗费用花了近百万,我这个朋友也借给了客户1万。但最终,客户的爱人还是走了。在葬礼之后,我的朋友安慰客户,让他节哀。这个客户突然就爆发了,揪住我朋友的衣领,歇斯底里得说:“为什么当时不强迫我买保险?”我至今还记得我朋友当时后悔却有些无辜得眼神。但,这到底是谁得错呢!
生活不易,请善待你身边得保险营销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