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近乎正常》观后感
近乎正常,什么是正常?所谓“正常”,真的那么重要吗?
剧中女主Diana患有躁郁症,丈夫Dan和女儿Natalie分别被抑郁和焦虑所困扰。根本的原因,其实是自己十六年前因病去世的儿子Gabe。Diana病症越来越严重,Gabe的幻影时时出现,劝她放弃治疗,这也让她一会欣喜一会癫狂。家人和医生都建议的电击疗法,声称是最有效阻挡她自杀自残的疗法。
生理上的电击疗法,能够治愈伤口,却无法抹去疤痕。强制磨掉的记忆,让Diana表面成了“正常”人,摆脱了幻觉,减轻了病症,但伤疤依然在,一味的掩饰、强行的抹去,只是饮鸩止渴。
终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抹去伤痛的方法,不是讳而不提,而是沟通、交流,是直面内心的伤痛,是揭开伤疤,撒上猛药,等待愈合。慢慢的,自己的愿望,家人的理解,未来的希望,会让一切越变越好,就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那些被性侵过的女孩,很多人强忍伤痛,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警察、医生问起,她们强装无事,拒绝提到自己被性侵,在朋友家人面前,也假装一切无事,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伤痛不会随着忍耐减少,只会在沉默中爆发。总会到达这样一个临界点,让一切无法“正常”。
一位年少时有过被性侵经历的女警察,处理从警后经手的第一起连环性侵案后,问当时负责过自己案子的老警察:为什么我没有心理阴影?为什么我没有刻意的回避?为什么我没有因为当时的事情产生心理问题,我是不是不正常?
老警察默默看着她,然后问了一句:你觉得什么才是正常?被伤害过后,掩埋痛苦到忍无可忍之后愈加痛苦,这就是正常?错误的本身不在受害的人身上,为什么要用假装来惩罚自己?
的确,已经被伤害过,自己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走出了伤痛,这就是非正常?一定要贴标签、印烙印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尽显受害人的可怜面孔,才算“正常”吗?
什么是正常?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不管有怎样的历史,不管有怎样的伤痛——正视痛苦,用交流、用沟通、用不放弃的希望,去面对、去解决,去接受自己、去越变越好。这个过程,不能说让人痊愈无恙,但一定会让我们“近乎正常”。
没有人可以足够“正常”,“正常”是什么,没有人能有标准答案。近乎正常,没有负担,这又何尝不是最正常的正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