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现在的阅读量在减少,已经过了刚开始的井喷期的阅读点击量了。
我最早接触的是BBS,但是我接触的时候是读者大人,已经是它走向没落的时候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也看不明白,太纯了哈哈。
同一时期的好像还有QQ空间,当时出了一个懂懂日记、也是在简书写作后了解到的,现在的懂懂以靠收藏、卖作家签名书为生,也在微信公号里写作但是不像以前那么火了。
写作者有点像娱乐明星,但是收益比娱乐明星少多了,也有点像音乐人。
后来是天涯论坛,看房产和职场经验,后来觉得越来越没劲。在这个平台出了雕爷,出了《MBA教不了的创富课》,后来搞阿芙精油和雕爷牛腩火了,再后来又搞了美甲河狸家O2O。当然还有其他人,雕爷也在微信公号里写,通过逻辑思维变现把自己的文章在湖畔大学学习心得当作品去卖,当然这只是他的第二职业。这个风格的鼻祖是冯仑,办了风马牛同时也在微信公号里写文。
起点文学网这一类的连载小说网站,我几乎没有看过,更别提写了,在那上面写的我觉得都是真真爱,至少认为自己有文学才华一类的人。
后面也只是博客的读者、豆瓣的用户、微博的用户,微博还好几次把我帐号搞没了,我有点生气就弃他而去了,反正对微博也没什么影响。博客+豆瓣,帮助了星爷成名和成熟。
知乎火的时候,我也没有经历,在已过季的时候看过一个专栏文章,偶尔能看到一些问题的回答。知乎火了采铜,出了一本《精进》还不错。
后面又是在豆瓣快过季的时候,开始在上面写文章。但是观察到了很多网红,有一些开始在简书、公号井喷。
微信火了咪蒙和周冲,但是现在打赏也越来越少了。读者大人也越来越理性了,同时也厌倦了一成不变的风格了,最主要的是对自己没吊用大部分。特别是不写的人,作用更小了。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写字是有生命周期的(获得市场认可)。张爱玲为什么说出名要趁早?写作20-40岁,在主流市场会受到追捧。为什么?第一个十年,人处在迷茫期,需要励志、经验帖、工具、方法技巧;第二个十年,人处在事业上升期急需成长。40-50岁,基本上对社会有个固定成熟的认识了,想写作出名一般是大学老师、学者,比如于丹、易中天。主流人群已经开始研究国学了。50-60岁,基本上关注点在健康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王朔现在很少写了,冯小刚为什么拍《老炮儿》,那是拍的他自己。
我也经历了门户网站火爆一时的时候:新浪、腾讯、搜狐、网易,视频网站大战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视频;
团购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送餐大战美团、饿了、百度外卖;旅游预订网址、经济酒店携程、途牛、如家、七天等;滴滴、快滴、Uber易到神州的补贴大战,支付宝、微信支付大战。都是开始补贴高,到市场成熟后补贴越来越少,甚至倒抽成。
大企业从IBM,宝洁、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Google,facebook到苹果。
国内企业从海尔、联想到华为、BAT,再到前两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小米,到现在米黑。90年代的家电企业格力、美的,家电超市国美、苏宁、大中电器,到2000年的房地产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到互联网的接棒,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
金融和钱相关,教育和人的成长相关,医疗和人的健康相关,消费品和人的吃穿相关重复消费,这些行业基本上可以穿越年头。为什么同仁堂能成为百年老店?和这有一部分原因。
又有哪些是我们个人能力可以正向积累的岗位?写作能力算一个和营销沾边,人力资源算一个,财务工作算一个,但是这些前期回报率都很低,而且大部人人不会玩组合拳,还有哪些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