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熊孩子的家长都可以深切的体会,有时候孩子太闹了,上蹿下跳就跟个猴子似的,这时候就会有一些家长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啊?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很听话的,没有这么皮啊!
再加上自媒体平台的宣传:自闭症的孩子如何如何,多动症的孩子如何如何……多动症?我家孩子这么皮是不是多动症啊?
于是乎家长们满满的焦虑开始出现,这些焦虑会随时随地出现在家长身上,如脾气暴躁,夫妻关系矛盾,亲子关系崩塌等。
这种焦虑的情绪不断的蔓延到孩子,孩子也更加的焦虑,导致他同学关系紧张,有时候会跟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是肢体冲突。
再对应半桶水的诊断标准,这和多动症的表现很像啊!这怎么办?更加的焦虑,新一轮的恶性螺旋式上升的焦虑开始了……
究竟什么是多动症?
然而,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先别在心中给孩子扣一个多动症的帽子。我们先仔细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儿童多动症,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1994)称之为“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 attention deficit and phyerkinetic disorder,ADPD)。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 《疾病、创伤和死亡原因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 – 10,1988)则称之为“活动与注意失调”(disturbance of activityand attention,DAA),属于“多动性障碍"( hyperactive disorder,HD)亚型,是一种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等特征的注意缺损障碍。
什么样表现的孩子可能是多动症呢?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为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
注意涣散是核心症状。其表现是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上课常常不听讲,注意易分散且常常随境转移,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很难坚持做完某种游戏。
冲动任性表现为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常常敷衍了事,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常在教室里大声叫喊,在游戏和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常常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环东西。
活动过多表现为坐立不安,经常奔跑,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或不停地敲打桌面,甚至难于呆在教室坐位上,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手闲不住,凡能碰到的东西总要碰一下,喜欢招惹别人,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
此外,儿童多动症还会有综合分析障碍和空间定位障碍。如画画时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把“d”读成“b" ,把“郑"写成"陕"等,同时诵读、书写、口语表达等也有相当困难。同时精细协调动作也较笨拙,如系鞋带解钮扣不灵活等。
而且,有的症状在婴幼儿阶段出现,但9岁往往是症状最突出的年龄。儿童多动症患者智力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
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叫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要点为:
一是必须具有注意涣散症状和多动症状,其中注意涣散已超出相应年龄和智商的应有水平,如果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则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如果注意涣散明显但无活动过度,也不能诊断为多动症;
二是通常7岁前且多在3岁左右起病,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05
孩子很闹腾就一定是多动症吗?
1. 与儿童好动的鉴别
儿童本性好动,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或放学后),即使动得再厉害,也属正常。
而儿童多动症患者即使在严肃的场合或看有兴趣的电影电视时也难以控制多动,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多动尤其明显。
2. 与各种心理障碍引起的多动的鉴别
各种心理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抑郁症抽动障碍等也能导致多动,但通常都有其特定的其他症状。
如精神发育迟滞,智能低于正常水平;孤独症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言语障碍;抑郁症有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抽动障碍有频繁的肌肉抽动等。
儿童多动症则不存在以上这些特定的原发症状。
多动症儿童如何改善与治疗?
如果很不幸,您的孩子真的是多动症儿童中的一员,我们也是有方法针对性治疗了,可以让目前的情况好转。
理解
父母和教师对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要理解儿童的多动是种病态的表现而不是故意的,对其表现出来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动作不要过于敏感,相反应予以忽视,甚至给予某种可以活动的机会。
同时也要为其提供安静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尽可能避免分散其注意力的刺激,允许其分阶段完成生活和学习作业,不可苛求其一次性完成。
躯体训练
躯体训练应单独进行,但必须由父母和教师指导。
如打球、游泳、跑步等,目的在于按指导进行躯体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尊心,从而达到自律。有条件可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促进社会化
让患者多与具有良好自控能力的儿童接触和交往,让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学习, 目的在于为其提供良好社会化的榜样和环境。
而一旦有所进步,就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患者本来就有的优点和长处,则应该注意发现,并积极创造机会使其得以发挥。
饮食调节
少吃面条、蛋糕和乳制品等含酪氨酸较多的食品,少吃贝类、大红虾、向日葵、莴苣、甘蔗等含铅量高的食物;少吃番茄、苹果、桔子、杏子等含有甲基水扬酸类较多的食品,少吃伴有辛辣调味品和含色素多的食品。
适当多吃动物肝脏、蛋黄等富含铁的食品,适当多吃花生、瘦肉等富含锌的食物。
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用利他林、匹莫林等中枢神经兴奋剂,丙咪嗪、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必须严遵医嘱。
通过上文的相关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实很多被扣上多动症帽子的孩子是无辜的,有时候他们只是调皮了一点而已,或许这根本不是条调皮,这是创造性的体现,只是在我们设定的条条框框中,他们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已。
当然社会化是有必要的,有些大的框架与规则我们是要遵守的,但是在大框架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要适当的放松一点,给孩子们一点自己发挥的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