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集中精力阅读民国经济史资料,发现近代交通中关于湖州的若干稀见信息。
比如,百年前的沪杭线原计划经过湖州,但因为地势、水患及其成本考虑,最后确定途经嘉绍。
再比如,在京沪线、沪杭线相继建设或开通后,江浙沪的商民很快发现,铁路并非一定要官办,并非一定要借外债,成本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营利周期也没有那么长。
因此,有不少有一定资本和影响的人就尝试投身铁路建设事业,比如出身上海中医世家的陈其昌(又名陈尚侠)就提议修改锡湖铁路,并付诸行动。
这些未能实现的计划或方案,因为各种因素不为世人所知,但仍然构成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未能完成的先贤遗志,更能启发后世有志者的接续奋斗。
就像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历时一个多世纪,多少先贤为之奋斗终生,多少前辈为之折戟沉沙。
不管是湖州的工业化,还是湖州的现代交通,总体而言都还是一片处女地,等待着有志者的系统挖掘。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和现代交通建设过程中,那些未能实现的先贤遗志,同样值得珍视和继承。
但从史料搜集与整理的难度来说,工作量确实非常艰巨。许多重要信息还沉睡着大量的原始档案和私人记录中,没有持续深入的挖掘,很难全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