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这一词汇,是由日本学者译自希腊语philosophy而来。经由黄遵宪康有为等又搬回国内,后代指国学之总称。
哲学这一词汇引进中国后常被国人滥用,常以某某之学问,冠以哲学之名而大行其道。与西哲基准相背离,哲学一词又是新兴的外来词汇中国先前没有。因此便有人提出中国无哲学之说。
要想之中国有无哲学,必先究其哲学为何?哲学源于古希腊语意为爱智之学,而在中国古书尔雅中也有写到哲,智也。关其二者皆有其智之意。
而那些说中国无哲学之人常以:西方哲学是以思想为基础从而思考思想之思想探究终极之问。观其中国只有思想而无其上之思辩,且是具体实践之学问。
但以此说词便断言中国无哲学实乃荒谬。其二者相较,中国当然没有希腊之哲学,但有中国之哲学。
哲学应有两大性质,三种类别。其一大性质,地域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又导致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西哲的诞生地是地中海东北部,到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之间的那片海域——爱琴海。其上岛屿众多能耕种的良田极少,因此非常重视商业。商业的发展使他们非常的富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希腊人开始了对周围事的追问和思考。而中国地域广阔又接临两河流域,故此农业发展非常兴盛。天然的对土地和自然有一种亲和力,又因人口众多,所以就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政治体系伦理道德的思考。
因这地域性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以世界上呈现出了大概三种哲学类别。一、自然哲学,以思考自我为何和自然世界的本源问题为目的。二、宗教哲学,以思考超逾性和空灵性为目的。用于解释神创论和指导人生信条。
三、人文哲学,以思考人与自我和自然与他者之间关系为目地。
因此,是不是哲学这一问题,不能拿一套标准去衡量各个地域的智慧和学问是否是哲学?哲学这一词汇本就是爱与智慧之意,所以凡是智慧之学问的皆可拿来称之。
此之今日哲学的发展已到了第二大性质,既世界性。自然哲学一类以然导向了虚无之末路,而接手本原这一问题探究的,是一个称为科学的新兴学科。
面对自然哲学的末路,西方哲学家们又回到了人的根本问题上去了。也就成了人文哲学的一部分。
而宗教哲学当中的神权信条,早已埋在了历史的故纸堆中。但它空灵的超逾性,也在朝着心理学的方向所联系起来了。这也就形成了一种,融合性的新兴宗教心理学应用。比如禅宗。
而中国式的人文哲学在得到了新的诠释之后,再与世界学术重新整合成为世界性的哲学观。就像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也能做到中国式的人文哲学的世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