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大概2016总结,2017愿望之类的热帖就将陆续出炉了。
但我深深感受到的是,有些愿望是“多余动作“,与其花精力去完成,不如警惕起来,防止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专注,意味着排除杂念是一个主动的行为。
有一个巴菲特的小故事,讲flint是他的私人飞行员,巴菲特请他写出了25件想做的事,其中有5件flint特别想做,然而巴菲特建议他放弃余下的20件自己想做的事:
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这段话,让我联想到另外一些发生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对于我的自我成长和专业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意义。
我每次搬家,东西都越搬越多,看着自己购买的这些身外之物如此繁多,非常不知所措,新家也因为东西多,总是越来越乱。东西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无法舍弃去买来试试、看看的念头。后来,看了关于断舍离的书,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立马把家里的鞋柜、杂物柜清理了很多很久不用的东西扔掉了。此后,看着家里的杂乱,总算可以心生淡定,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清理一次。
在专业上,大学阶段遇到瓶颈,演奏技术总达不到理想状态。也是在阅读专业书籍的过程中,领悟到把注意力放在演奏的手指上是一个方面,还要专门练习演奏中不用的手指的放松。这其实是一个清理多余动作的过程,把无用的、浪费力量的多余动作从演奏中清理出去,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演奏技巧。
此外,在成长过程中,当我纠结于情绪、选择等多重困扰中时,就用到心理学的建议,要能用一双慧眼,发现那些损耗自己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和纠结,停止“内耗”,专注于事情或工作本身,把对自身精力不必要的损耗降到最低。
也有一位教授,写自己如何专注于学术研究而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当时让我大有感悟的其中一条就是,少听别人的讲座,少开学术会议;因为讲座和会议的学术信息含量较低,人际交往的因素更多,如果仅从学术成长的角度,是很浪费时间的,如果需要这些学术信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学者的文献获得。这倒是大快我意,我当时就处在犯愁中,大量的课业要完成,大量的讲座、音乐会和学术会议又很吸引我,但时间精力又不够。这次启发,让我放松了心态,专注于自己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游刃有余地完成了那一段学习压力极大的时光。
这些经历与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如出一辙。在我目前的生命阶段虽然事务很单纯,主要是休产假哺育两个宝宝,但产假结束之后,我面临的将是三个孩子的教养、家务事的增多、工作的繁杂、即将开始新的挑战。如何来实现此阶段自己最重要的目标,需要我运用慧眼,辨别那些多余的愿望,完全避免它们让我产生能量的内耗。这则小故事似乎给我打了一个预防针,让我对那些多余的动作保持警惕。
一位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人,割舍那些让生活美好的事物,需要智慧,需要练就一双慧眼。接下来就是要静下心来分辨,那些兴趣、是从哪个层面吸引自己的,是一时的好奇,还是真正能从中得到没有理由的愉悦、并真正契合自己的生命气质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