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不出名。
如果提起《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有很多人知道,毕竟入选了高中语文课本。鲁达那精彩绝伦的三拳,就是在平凉打的。
平凉,宋时称渭州,自古为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重镇。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驻地渭州,鲁达是其手下提辖官;向东北200公里,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驻扎的延安。
北宋国防一直存在两个战略难题:一是燕云十六州,二是河套六郡,不得不连年用兵,必得之而后安。当时占据河套的是西夏。
西夏党项人原是世代游牧在甘南草原的古藏人,归附大唐受封镇守河套,获賜姓李,后割据立国。王安石《陇东》诗云:“陇东流水向东流,不肯相随过陇头。只有月明西海上,伴人征戍替人愁。”平凉,地处陇东,正当对抗西夏的前线。
平凉城侧有河,名为泾河。泾河东去百里,与渭河交汇。泾水清,渭水浑,交汇之处一线分明,是谓“泾渭分明”。泾河流量不大,“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泾河有龙,不但不灵,而且一家子都很不省心。唐传奇《太平广记•柳毅传》中那个荒淫无道被钱塘龙王吞食的负心汉就是泾河小龙。《西游记》里与袁守诚打赌失败被魏征梦斩的又是泾河老龙。
平凉城西有山,名为崆峒山。《尔雅》记曰:北戴斗极为崆峒。山形崇峻,层峦叠翠,风景秀丽,是西北极少见的丹霞地貌。相传黄帝登崆峒问道广成子,山上三天,山下已是三年。这个故事是庄子编的,可庄子并没说清楚崆峒山在哪里。河南汝州也有崆峒山,也有广成子问道处,那山就是一个小土坡,不崆不峒。
崆峒号称“道教第一名山”,还不如说第一高山。人们熟知的道教四大名山是湖北武当、四川青城、江西龙虎和安徽齐云。就海拔高度而言,崆峒山2300米,确为最高;武当、青城、龙虎次之,齐云只有500多米。道教正一、全真、天师等流派,各有宗庭;崆峒不属各宗,卓然独立。
武侠小说中常常有崆峒派,亦正亦邪,门下弟子大多不是好人。金庸老先生《倚天屠龙记》中确实将崆峒归于名门正派,但“崆峒五老”个个脑筋糊涂。《倚》书中崆峒创派祖师爷木灵子,一手七伤拳威震天下,那自是金老杜撰的;据说崆峒派真正的祖师爷号飞虹子,观敦煌胡舞,悟得武功,创“花架门”,想来可能也是胡编的。但平凉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崆峒有赵、张两位道长负剑下山,于山西某地夜袭日寇军营,杀敌十数人,赵姓道长不幸罹难,张姓道长断一臂潜归。
崆峒山素多灵异。有鸟名“神仙”,鸣叫之声宛如天籁,有情男女倘若得见,必琴瑟和谐,相伴终老。半山悬崖又有“打儿洞”,于山道以石投之,投入洞中则生男,投不入则生女。山道崎岖难行,上山时折一树枝撑在山石或树根下,即可保佑一路平安。
山腰五座偏峰号“五台”,形似莲花座,建有佛家寺庙“法轮寺”;向上数百石阶,名为“上天梯”,极陡处须攀爬清代锻造的铁链方可上去,名为“鹞子翻身”;天梯之上就是道观“皇城”,凭栏远眺,顿有睥睨天下之意。其侧有“三教洞”,供奉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和孔子,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