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扇贝打卡学习英语1220天,以前从来没有写过什么感想之类,后来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现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也是对于自己学习英语的总结和思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英语底子并不好,以前参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了好几次才得以通过。如果要分级的话,当时我的英语水平最多算“中等”,大部分人都比我的英语底子要厚得多。
2017年,我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的是联考卷英语二,在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的情况下参加考试(这种”裸考“的方式非常不推荐,凡事要想做得最好,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卷面满分100分,我考了接近80分,记得试卷中60分阅读题只做错了一道(还是交卷前改错的),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成绩很一般,但对于我来说,通过这几年的学习,英语水平已经是如坐火箭一般地飞速提升了。
三年前,我就开始在扇贝每天学英语打卡,每天学的时间不长,背50个单词左右,阅读10篇文章,全部加起来学习的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学习半小时,难吗?不难,但每天坚持,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你觉得难吗?
就这样坚持了三年多,我在扇贝背了1.6万的单词,掌握了1.5万的词汇,单词量一直保持在1.2万左右,同时还在扇贝阅读了10000篇文章,并整理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
这些小成绩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它使我重燃学习英语的热情,让我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极限,也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三年来的持续英语学习,现在我已经可以很流利地和老外交流,用英语的自信心更足了,也因此结交到了不少国外的好朋友,可以说是打开了另一扇窗。
每天持续打卡学习,自己也更加自律,而且还带动了自己的写作爱好,目前在简书(简书号:周诗人)上写了200篇文章,累积24万字,已经养成了持续阅读和输出的习惯。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哪怕只是小小的成功。通过这一系列小小的成功奠定坚固的基础,每次成功所取得的收获,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又向前多迈进了一步。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成大胜。
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学习英语这件事,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不断地刷新了我的认知。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曾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心态理论,叫“思维模式”理论。这个理论把人分成两类,一类人相信所谓“固定思维模式”——我能不能做好这些事,是由我的天赋所决定的,我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另一类人则相信所谓“成长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慢慢积累来的,只要努力就能进步。
对能力的这两种迥异的看法,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做事态度。
德威克本人和后来的研究者做了很多实验,证明只有那些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能快速进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提升能力,应该转变心智模式,建立成长型心智。
据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什么年龄,我们的脑神经都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大脑并不会限制一个人的成长,而是有无限的成长空间,并且人的长期记忆容量是无限大的。很多老人在很大年纪时还能学习新技能并且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就是这个道理。还记得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说的那个75多岁开始写小说而成名的作家老奶奶吗?
她叫姜淑梅。60岁的时候,她开始认字。识字以后,她看了莫言的几部小说,看完就不服了。她说,都是山东老乡,这样的小说我也能写。她女儿就说:“那你就写吧。”于是,她就真的在75岁开始写作了。今年,她81岁,已经出版了4部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还拿了很多奖。
知乎上有人问,我想学某项技能,可没有时间,怎么办?得赞最多的回答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其实就是现在。只要你原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学会你想学的任何事情,关键是看你的决心有多大。
很多理财的朋友都知道“复利法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驴打滚,利滚利”,复利的作用,会形成个人财产积累上的宵壤之别,举个例子说明下:
如果你在30岁时,拿出100万存起来,准备到60岁退休时再取出来。那么你有三种选择,第一,存在银行,以银行0.35%的收益率算,到60岁时是111万;第二,存在余额宝,以3%的收益率算是243万;第三,坚持理财,如果以8%的收益率算,最后可能是1000万。
同样,做很多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减肥等,复利法则都适用,坚持一天、两天、三天,甚至一个月,效果不会很明显,也看不出有什么差距,但是如果你坚持100天、1000天、3650天,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这就是复利的惊人之处。
对于终生学习的我来说,坚持1000多天的英语打卡学习,只是我迈出去的第一步。通过这几年来的行动和思索,人生的目标和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志有定向,做好你该做的事,你一定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与同在人生路上奋斗前行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