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书上写了几篇小文章,拿给儿子看,他看后对我说,我写的比你写的更好。为此他特意翻出了两个笔记本,递给我。我看到其中一首诗,非常震惊。
往事 · 恨
吾来人世十五载,却似孤魂无所依;
前尘万古伤心事,如影随行入梦魇;
幼受欺凌谁相告,大来欺人全无凭;
若能飞身上青霄,破去愁云千万重。
这首诗是孩子初中毕业那年写的,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年来他竟是这样孤独,把自己形容为一个无所依靠的孤魂。特别是毕业那年,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他,在升学的压力下,与父母、同学、老师的矛盾骤然暴发,林林总总让他成为了一只独面荒原的孤狼。
幼受欺凌谁相告这句,更是让我心生愧疚。孩子上小学时,我和爱人两地分居,孩子跟着妈妈,没办法只能寄宿,每周五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就要到校。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他一周的学习情况,和他的家庭作业,很少询问他开心不开心。想想那时年幼的他,面对欺凌就要独自承受,想要诉说委屈却相告无门,而当他与同学冲突的时候,老师一反映,我们就不问缘由的责怪、训斥,每每想起这些,我就心如刀绞。年幼的他想要依靠时,我们在哪里?孩子的孤独和委屈,我们竟然毫无觉察?不是我们没有觉察力,而是我们没用心去体悟,没有用心去觉察。对,觉察是要用心的。
初中的时候,孩子进入了叛逆期,而我们面对这一切,手足无措,总是以自己的观念强行纠正孩子的行为,三年对抗,我们错过了打开孩子心门的机会,给他更多的是压力和责难,那时我们依然没有觉察到他心灵上的孤独、痛苦和迷茫。在他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缺席。我深爱着孩子,我们总是用我们以为对的方式,要求孩子这样或那样,我们何曾站到孩子的视角去觉察?
现在孩子高中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走近孩子,觉察孩子的真正需求,在他需要帮助时,不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