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5
利用零碎时间,在手机上读《推拿》,到目前为止已看到第16章。
小说没有很强烈的冲突,可是,在平缓的叙述中却显出极大的张力,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被推着往前走。
以前我只知道,上天是公平的,在关掉一扇门的时候,会开另一扇窗。就像盲人,他们的眼睛看不见,可他们的世界并没有因为视力的缺陷而变得黯淡无光,相反,听觉和触觉作为辅助,并作为最主要的与世界连通的方式,他们获得比常人更敞亮的感受。
在沙宗琪推拿中心,除了少数几个前台明眼人外,其余的基本都是盲人。他们的盲,有的是先天,而更多的却是因为各种境遇而致后天盲人。先天还是后天,这里边的学问可大了。要知道,一个曾经用眼睛感受过光明的人突然之间跌入漫无边际的黑暗,并且再也没有光明的可能,那是一种怎样的阵痛?!反倒是那些先天性盲人,在对光的感知上也许更幸运,他们从来不知道光是什么,也就没有那种坠入黑暗深渊的落差和苦痛了。
由此我们也就完全可以理解文中的小马了,为什么他会选择在脖子上狠狠一碗片,为什么他小小年纪却有勇气选择自杀……说自杀可能还不合适,因为对小马而言,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尽的黑暗,是无尽黑暗带来的对家人的牵连,是父母为了他而处于永无止境的奔波劳累甚至失去尊严的尴尬处境,是一遍又一遍用超乎视力的听力来验证这世界对他的抛弃……这种疏离感和负罪感对当时的小马而言,无异于逼他爆发,逼他走上绝路。
然而,即便是大动脉狠狠一刀,也没有死亡,毕飞宇把这个动人心魄的环节场景设置在医院,可以说是相当巧妙了。正因为动人心魄,毕飞宇先生更要让小马活,他要给人一种希望——生的希望,盲人世界里光的希望。于是,医院立即救活了小马,而在推拿中心,我们就看到了脖子上有一块很大疤痕的小马。
平心而论,毕飞宇真的太高明了,他把所有惊心动魄的事情都放在了平缓的叙述里,让你无所适从,却又隐隐生疼。你总是被推着走,使劲推着往前,毫不含糊。然而,在你沉浸在这种平缓叙述中的时候,他突然笔锋一转,像歇斯底里,像大海咆哮,更像男女间高潮,让你来不及反应,就推着你一直往上,往上,一层层紧凑着。排比,比喻,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你涌来。你无处可逃。
毕飞宇真的太高明了!总是出其不意,却又在情理之中。在推拿中心,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那样水到渠成。每个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都入木三分。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情感同样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我想,《推拿》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我们用对待《红楼梦》的态度来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