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有段时间,重庆的房子比较火爆。特别是江景房,一时之间成为了稀缺资源的代名词。
于是,我也赶着凑热闹,跑去看房。
印象最深的是看的在李子坝轻轨站那一栋楼的一套房子,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轻轨穿楼景点那一栋。
重庆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很多房子都是建在山上的。
我们去看的房子也不例外。从山上那个方向开车过来,停好车,刚好和轻轨站是一层楼,但是这是6楼,房子在2楼,必须要下4楼才能看到。
走在这么有历史感的楼梯上,我就在心里犯嘀咕,这样的也能被称为江景房?
到了2楼,刚一推开门,夹杂着不明气味的空气就朝我迎面扑来,我当时有种想立刻转身走掉的冲动,但是要看房就不能矫情,这点味道算什么,只要房子够好。
房子大概有60平米左右,屋内灯光很昏暗,一共有两间卧室,每个卧室都是两个架子床,除了床,就只剩下一个小角落放了一个小柜子,然后客厅也放了上下铺的架子床。家里乱七八糟,有两个小孩,四个中年人,有男有女,还有个坐在轮椅上面的老年人。
这房子确实是矗立在江边,但是马路边绿化带种的树,长得很高,几乎把房子的光线全部挡死。
房子主人是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人,大概40多岁。可能他最近也看了新闻,感觉重庆的江景房很火爆,于是开口要价80万元,并且一分钱不少,只卖全款客户。
我把几个房间都转了转,厕所也是脏乎乎的,瞬间只想逃离,没太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只是嗯嗯的答应着。
您这房子里面一共住了多少人啊?
见我突然开口,男主人回答道,10个人,我和妹妹一家,还有双方的老人。我们80万全款,一分钱不少的哈!
走出门口以后,中介对我说,这家还算是诚心卖的了,其他几家,最近跳价更厉害。
这种也能叫江景房?我有些哭笑不得。
中介也有些尴尬,告诉我,这般的住户都是住了几十年的本地土著,其实轻易不愿意卖房子的,这也是人太多,没办法,想改善下居住条件,所以才商量着把房子卖了。
这个居住条件确实有点差,他们在里面住了这么久,都没想着改善一下。
中介说,住习惯了,不愿意换吧。
去年,我又跟着朋友凑热闹,去看学区房。
沙坪坝是重庆的一个区,非常多的好学校在这个区。学校附近的老旧房子也很多。
我和朋友看了几套房子,都是总高8楼左右。
房子非常旧,楼梯也很窄,遇到好几套房子,都被二房东做成了群租房,租给了附近打工的人。
我进去看了那几套房子,共同点都是光线非常昏暗,然后味道难闻,如果不是想到自己今天的目的就是来看房的,真的想转身逃走。
中介带着我们敲门每一间卧室,卧室里面的窗帘都闭得紧紧的,有烟味,霉味,厕所味,交织在一起。
租客大多4,50岁上下,有做清洁的保洁阿姨,有工地做工的建筑工人,有装修贴砖的师傅等等。
转完出来,我在想,大城市,真的是居不易。
本地土著很多没有觉醒,手里面有一点钱,可以更多会选择存起来,而不愿意背上辛苦的房贷。
而且本地人比较懒是真的,条件不好不坏的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外地人勤奋,没有外地人肯干肯拼,所以在经济上,慢慢地,本地人就落后于勤快的外地人。
很多本地人有母城情结,买房子看房子都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面,即使自己住的房子非常老非常破,也会觉得新区是乡下,自己住的老城区才是核心地段,没有改善的欲望,认知也落后起码十年。
所以,说起买房,抱着固有观念的本地人比外地人落后,尤其是偷懒土著的和勤快的外来人口,再过10年,差距更大。
回想我从学校毕业出来,虽然当过北漂,好歹也没有住过地下室。住得最差的的也是胡同,即使房间面积不大,没有下水,无法洗澡,但也有我见过最干净的公共厕所。
大城市,有太多的老房子,年轻人完全看不上,租房的时候第一轮就被卡掉,这些房子恰好是外来务工者的首选,因为便宜。
很多来大城市打工的人,都住在非常狭窄的空间,每天和其他人拥拥挤挤,为什么不离开呢,一定是城市挣得比农村多,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能够给家庭带来希望。
我去看的很多群租房,特别是房龄二十几年的老房子,居住条件都非常差,除了交通便利一些,无论是光线还是卫生状况,都让我很难接受。
但是疲惫的人似乎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思考这些,对于他们来讲,早出晚归,房子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
节约下来的钱,孩子可以多点学费,家人可以多点生活费,自己住得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都说要在大城市买房并不容易,是的,不容易。无论是本地土著,还是外来务工的人,要在大城市安家立足,何尝容易?
很多年轻人没有见过这种群租房,尤其是现在的95后,00后,家里条件比我们那个年代好太多。所以会觉得租一个精装修的单间,是工作以后的标准配置。
其实,你问问公司的清洁阿姨,或者小区物业的保安,很多人,都住在那种密密麻麻,空气不流通的群租房里面。
他们也很少上网,很少抱怨,只是默默的攒钱,寄回家里,寄希望于下一代可以改善生活,不要像他们这样辛苦。
这些人很能吃苦,很多脏活累活只要挣钱,都愿意干,家里的孩子大部分也是留守儿童,他们一代又一代,在城市里面燃烧,只是为了能让家人过得更好,所以父母是孩子的起点,这句话真的没错。
每个父母,手里面都拿着接力棒,希望下一代能过得比自己更好,希望下一代,在拿到接力棒的时候,能跑得更快更远。
但不管怎么说,再难,也要争取在大城市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在城市扎根,而且下一代起点更高,不然的话,老了回到乡下,真的就是像干电池一样,燃烧了全部年轻岁月给城市,得到的却少得可怜。
房子就是这个城市的车票,买了房,你就上了这个城市的车,城市发展的越好,你能享受到的便利,各种福利就越多。
而且根据全球人口迁徙的规律,人口一定是会向大城市聚集越来越多的,这个观点在我以前一篇文章里面有写,《中国城市人口大数据,揭示了普通人的财富密码》
无论有多么不容易,只要还有希望买房,能够得着,就一定尽全力买,做了这个决定的人,从来没有后悔过的。
遥想当年当北漂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房价才8000出头,而且房子都卖不出去,如今想来,自己是完美错过了这么好的时机,只怪自己眼界太浅,认知不足。
另外一个同学09年在上海买了一套房,那会也是拼尽全家之力,50几个平米,九几年的老房子,买的时候90万,去年卖成300万。
吃亏上当才能保持清醒,有的机会人生没有几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所以我尽力劝说身边每一个朋友,有机会,一定要在大城市核心地段买房,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