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定的人、一些事情、或者很多个选择的路口,甚至几难的境地,难以解开的困局。其实或许我们所遇之人、所遇之事,它们都是带有一定的使命而奉命前来,为着增加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它们是生命潜在的力量,蕴含的财富,都可以化为生命的资本,赋予生命的意义。
无论在当下看来,那些人那些事带给我们多少纠葛,多少挫折,多少困窘,但终有一天,回过头来,你会觉得,他(它)们究竟带给我们些什么——而带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就是我们对生命所做出的取舍,做出的选择,所做的包容,体现着我们生命的境界和人生的胸怀。我们个人本身只是生命的载体,我们愿意承载和接纳什么,我们的生命就会获得什么,收益什么。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无一例外的会历经风雨的洗礼,堪遭多重的人生磨炼,而有的人还可以“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有的人会轻易看破人间红尘,消极应对尘世;还有的人赢得生命的主动,积极正面求索,潇洒坦然自若,懂得该来的一切自然会来,不该来的勉强亦是徒劳,懂得来的一切都有意义,善达慧心,明晓事理,不会暗自劳心伤神、不会纠结哀怨。
(一)社会与关爱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三字经》开头就道出人性伊始的本质:人之初,性本善…而社会中人如何表现出禀性的差异和善恶之分的呢?我想抛开民族的文化血脉,抛开遗传的基因存在,大概就是“性相近”,而“习相远”了。自从生育了孩子,并且在养育幼子的过程中我算是有了机会重新审视和体察生命的一些东西。一个生命由完全的无知到生命一点点的觉醒和成长,除了顺应成长的自然规律之外,它是受生长的土壤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的:阳光、雨露、养分、生长素……都给与成长的契机,当然生命自身的慧根是这些生长因子如何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所以《三字经》里第三句话就是“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开篇就是育人,从育人初成开始展开道理史鉴科普。而育人是要基于人是社会中的人来进行教育引导,同时需要社会来普遍给予孩子关爱和呵护。自然界里生物都有竭尽所能保证生命的继承和延续的本能,比如植物自生优选种子,择环境而长——吸氧、向阳、竞光、汲水、食养……动物同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而人类更是高级动物,除了会遵循自然法则、适应环境外还会创设环境,营建宜人社会,铸造高级文明人世。生物是自然中的生物,而人却更是社会中的人。
社会关爱孩子,如果人在生命之初感受到的大都是人性的良善美好,接受的教育都是知恩图报、亲身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领会到生命对生命的体谅包容、受应世间万物的和谐共处,那么这个孩子长大成人,独立处世,他的为人根本一定会是惠及他人,于世无害的。社会未曾伤害孩子,孩子将来不会伤害社会;社会未曾保护好孩子,而后来也未有明哲的教化和开导,孩子一定会对社会暴力相向,对自己临阵自戕,放纵骄横。生命起初应该是无辜的,纯真的,在社会中生命才有了很多的可能和变故。
弗洛伊德说,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对人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有个洞,里边装满了怀疑、不满足和没有安全感。 童年创伤也是最难治愈的。这种心理创伤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痛苦所激发的仇恨能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会常常暗藏杀机、伺机而动,一触即发。
所以,我想,尽可能的守住孩子心灵的一方净土,是社会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世间才会走向更加的文明与合美。
(二)于人
人选择知交,一定会对生命的质量和高度大有影响。有些人你和他们一起钻营,生命会变得狭隘和晦涩无光、甚至误入歧途,共同步入不归之路。而与有些人生际遇,会让你在生命的艰险困迫处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会让你人生不再拧巴和错乱,让你成功规避世间的纷争和凶险。
如果你的人生充满了阳光积极,你的身边一定围着一些正能量的人,或者你一定选择的是与正面健康的人来往,总之,你们必定会将彼此引入豁达开朗的人生境地,而不是相互嫉妒拆封排挤压制,人生路渐走渐窄。
(三) 于事
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如果学会了处事,那么将不再纠结于人。厘清世事的困扰,找到最简单的普世哲学,那么人生会变得轻松和容易许多。
(四) 生命的思考
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人类不思考,上帝也会头疼的。人类思考之后,觉得终于不用绞尽脑汁的思考,一切最简单明了,上帝才会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