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源于满语译音。在距离省会城市长春九十八公里,距离就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
吉林最出名的是雾凇。晚霞,黄山的日出,吉林的雾凇,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是非常美丽的。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吉林市有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有一个丰满发电厂。丰满发电厂的水轮机组啊,它的水呢,放下来呢,是零度到零上四摄氏度,这个温度的水是不会结冰的,还会带来滚滚的雾气。所以说吉林市的那个松花江,被称作是不冻的松花江。
不冻的松花江的城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不冻的松花江在晚上会带来滚滚的雾气。正常冬天的温度都在零下20多度,气压够,温度够低的前提下,它就能够凝结在松树和柳树上,凝结在松树上就变成了美丽的雾凇,凝结在柳树上就变成了美丽的树挂,冰条一样的很美丽。
吉林市有一个美丽的雾凇。长春来到吉林看一看美丽的雾凇啊。冬天的雪景,雪房子配上红红灯笼。中国结是东北的一大特色,农村房子是不是很漂亮,冬天热乎乎的炕头上住一晚,也是非常惬意的一种感受,这是长春的冰雪大世界,展示不少冰灯。
作为在马来西亚生活的我们来讲,看冰灯比较奢侈活动,窗花很漂亮,冬天的长白山,冬天的长白山冰灯,长春冰雪新天地。
冰灯是怎么做的呀?做冰灯的水最好是流动的水啊。有的人开玩笑说,弄一个盆里边放上自来水,冻在冰箱里边,拿出来教一点颜色,不就是冰灯吗?理论上是可以,但是做出来冰灯一定不漂亮,做冰灯的,水曲的冰,最好是流动的水。取的水一般都是松花江的水,伊通河的水,这样呢,它流动的水冻出的冰里边没有气泡。这样做出的冰灯才会晶莹剔透非常漂亮。
那用什么做粘合?这个可能想象不动只需要用水冰块儿和冰块儿之间的连接是用水来连接的是作为粘合剂。之后,里边放上美丽的彩灯就很漂亮了。这个灯一定要是最先放。之后,这个模具还没有完全成型之前把灯放进去。如果冰块都冻好了连这个都弄好了,再放灯这个灯是放不进去的。所以好多人以为,冰灯是给涂上人工的色素。涂上黄色,涂上绿色,涂上蓝色。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冰灯的颜色区分是在于里边的彩灯的颜色。所以,冬天可以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冰灯。冰灯是很漂亮的很梦幻。冰灯是东北特色。
那么长春呢?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之城、科技文化城,中草药批发城。
这首歌叫大东北,我的家乡。可能很多人听到了,歌词摘抄:风吹麦浪稻花香,黑土地养育着咱的爹娘,稻花香。
东北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值基地,是黄金玉米带,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呢?玉米、水稻、大豆就是黄豆,可以做豆油,做豆腐,喝豆浆啊。风吹麦浪,稻花香指的是什么?
东北大面积种植的水稻,黑土地养育着咱的爹娘,黑土地东北是名副其实的黑钙土。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讲了很多的历史。哈尔滨当时被沙俄占据的。日本人占据东北是为什么?因为东北有黑土地。首先,能解决粮食问题。当时的国外侵略者都喜欢先霸占东北。因为它能得到后方的给养,黑钙土。
东北黑钙土这个养分特别的足。东北能种很多的农作物,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每年的冬天都大雪飞扬,热热的炕头上唠唠家常,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清澈的小河在潺潺流淌。这里呢,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冬天的时候,大雪飞扬,热热的炕头上唠唠家常。
从东北民居就可以看得到啊,东北的农村当时就是,现在它也是使用火炕的。冬天的时候呢,利用火炕来取暖,睡在火炕上,所以说是热热的炕头上唠唠家常,冬天呢,是大雪飞扬。
东北人爱吃酸菜血肠,秧歌扭起来喜气洋洋,酸菜血肠。在以前呢,在物资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冬天呢,东北人只能吃萝卜白菜,酸菜土豆,也就是马铃薯。还有萝卜,这是比较耐储存的冬储菜,那么白菜呢,把它经过腌制,有的是用水烫一下。之后,放盐放在缸里边,东北有一大块,叫做大缸小缸腌酸菜。有机会来到东北呀,酸菜血肠是一代人的记忆。
血肠,是把猪血灌在猪肠子中,里边放上佐料,把它煮熟,切成薄薄的片,这道菜呢,比较营养啊,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货爱吃,可以品尝。
哥们儿相聚,必须整二两,这个典型的东北话,朋友来了,好朋友相聚,必须得喝点儿酒。由于东北冬天太寒冷了,犹记得爷爷那一代那个时候都是零下40多度,爸爸那个年代,是零下30多度,到这个年代呀,全球气温变暖零下20多度。
东北天气寒冷,那么御寒的一个手段是吃肉喝酒。其实,北方人的饮食不完全健康。父辈那个时候,是重盐重油。吃的盐比较多。因为那个时候,像这个蔬菜供应不上。所以,把肉腌制,把菜腌制。吃咸菜泡菜之类的盐分比较高还有就是喜欢吃肉类。为什么?因为抵御寒冷。那个时候的衣服棉衣御寒的手段不好。不像现在的一件轻薄的羽绒服就可以过冬了。那个时候可真是大棉袄二棉裤。
于是,喝酒也一种御寒的手段。当时喝的没有现在这么精美了。当时喝的都是粮食做的烧酒。有一部说烧酒的电影叫红高粱。烧酒又叫烧刀子。
月亮暖了我心长大,东北是我的家乡,我就在这嘎达土生土长。嘎嘎是典型的东北话,东北话,一说就想起来了,干啥去,那个最高的呀。东北话算是中国比较标准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