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临銄(jiong 一声)
刚过完母亲节,我想我就从关于养老问题谈起吧。在重庆农村有种养老的方式叫“吃临銄”,就是父母把家产都分给自己的子女,然后父母在每个子女家里待一段时间,当然是按照几的约定来。最开始的时候,父母一般是在每个子女家待一个月,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父母在哪个家里,父母的一切开销都由哪一个孩子出。这个看起来是一个子女为父母共同养老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尽孝,每个人都承担了为父母养老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也可以换不同的环境。可是真的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形式,而是子女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小时候,我隔壁的二外公和二外婆就是这样过的。记得有一年,他们大年初一就搬出了二儿子家里,然后二外公很感慨地和我外婆说:“我们这样像什么哟,初一老大就要被追起走了。”因为这样的养老方式,老人在哪家待到日子了,有的孩子就会马山叫老人马上搬到下一家去生活,更有甚者,父母在自己住的那一个月都不买一次肉吃,等父母搬走了就天天吃好的。就好像聊斋《贾奉雉》中桥段,父母轮流在孙子家过,除夕夜,大孙子家做了很多好吃的,但是一直不开饭,自己在厨房偷吃,等到子时开始吃饭,说老人应该去二孙子家了,老人家吃口年夜饭都是奢望。
在以前,包括现在,还有很多人是养儿防老,养女防老。做为子女应该如何做才能算孝顺呢?我想如果有多个子女的人,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父母是我的父母,他们还是不是别人的父母,别人还要不要承担责任,我们就不要管,只要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就好了。”独身子女的,就该想到的是:“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老了有诸多不便,有许多自己不能做,但是又需要我们做的,我们要尽力去满足他们,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晚年。”其次养老的形式,最关键的孩子尊重老人的意见,他们喜欢的才会更开心。人难得的就是一份自在和惬意。
銄
江津话读jiong(一声)
一般说子女赡养老人就说:等我老了,你要銄我哈。
銄:在古汉语里面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饷,同“饷”;一个读同“扃”读扃。在江津话里面,读后一个音,但是意思是前一个意思,即
招待、供给或提供吃喝的东西。 例如:有童子以黍肉饷。——《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