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人长久
花好月圆人长久,这应该是世间最美好的祝福了吧。
只是,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只因此事古难全,便在红尘上演痴儿怨女一幕幕故事,才让这人间多了几分色彩。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正儿八经看过小说了。除了有时无聊会翻翻网文打发一下时间,已经很少翻阅一本纸小说。昨天,很难得坐下来,用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师太的《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故事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都市普通女白领,如何在认识的两个男子中确定哪个是她的良人。里面有几个情节却很有意思。女主的职业是政府的婚姻辅导员。O(∩_∩)O哈!,这职业有意思。看来港府还是很人文关怀老百姓,以至于特地为民众设置这么一个岗位,以排忧解难。反观我华夏大地,不知政府有没有设置此类职位?估计都是内部解决,找七大姑八大姨协商吧。
只是书中这一位婚姻辅导员年轻就不用说了且连自己都没有婚姻,很多时候只是凭自己的高学历,各种知识学习来辅导开解民众。我想,现实中应该不至于此吧。港府再怎么忽悠也不能开这么大玩笑,也许没有结婚可以来从事这个职业,但是年龄肯定不会太小,因为没有经历人情世故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婚姻辅导员?
而且,此时就明显看出师太的知识面不够广了,凡是文中提到辅导开解夫妻的场景,常常是女主几句干巴巴书面语言,听起来毫无说服力,就这么几句没有营养的话也能让对面的客户乖乖点头,我觉得这纯粹是师太意淫。
要说师太的书,我自少年起便接触不少。当时初初接触这一类现代都市女郎题材书籍,觉得甚是新奇,可以做我未来人生指导方向,很是追了一阵。她书中的女主,大部分是香港大都市普通年轻女郎一名,偏又在普通中透出一股子不容人忽视的气质。比如,或者有海外留学经历,或是中等阶层家庭出身,或是面目姣好年轻秀丽,偏又本性清冷聪慧,看事入木三分,有一技之长,经济独立,只是不太相信爱情。
少年时期是一张白纸,凡事只求新奇曲折就好。起初看这类书,觉得颇有意思,看的多了,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也渐渐看出套路来。
师太生活的香港还是太小了,毕竟就一座小岛,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场景,就跟TVB台港剧一样,无非咖啡厅、图书馆、办公室、客厅,而且笔法过于白描单一。而且越往后期,师太的白描越显苍白,跟她早期作品相比就明显少了灵动,就好像泡了四五泡的普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且,为了符合香港大都市快节奏生活,让书籍大卖,师太的每一本书几乎都不会太长,以短中篇居多。且排版手法也大走电报体,三五个字就是一行,和古龙有的一比。倒是符合现在新媒体排版规格。这种电报体式的白描手法,要求用字精简,寥寥数字就能勾勒出一个场景,一个人心理活动,给读者极大想象空间。这点上,电报体鼻祖海明威做的极到位,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而海明威他老人家用词虽然简单,效果完全不一样。作为一名记者,海明威所见所闻之广,所以他把人物往往安排在广阔的背景环境下,或是在与恶劣的大自然拼搏中,或是将主人公置于社会大动荡变化挣扎中,男女情爱是描述人物心理性格变化必须经历的一段生活,以小见大,最终还是引入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反思。
同是记者,师太采访的多是富商阔太明星八卦新闻,香港弹丸之地,她也只熟悉那一部分人那些个场景,她的小说题材也从中拈来。且香港作为一个没有民族文化归属的英殖民地,普罗大众除关心一日三餐,平日最关注明星们的八卦私生活以作谈资。看狗仔队们的兴盛就略见一斑。而现今卓伟们的周一见更是将这些娱乐圈龌蹉翻了个底朝天。八卦星闻,一向都是全民的狂欢。
师太毕竟是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港台女作家,她代表的是曾经腾飞的亚洲四小龙香港的繁华鼎盛一面。只是这种无底子支持的繁华终究无法长久,无论是港台小说,宝丽来粤语金曲,香港武侠警匪电影,都已经过了它的黄金期。但新的文化成长,又势必在旧有文化土壤上破土而出,缅怀过去,悼缅的只不过是已逝少年时代。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