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书,名字叫做《断舍离》。
“断、舍、离”,有人说一听这三个字,就觉得怦然心动,因为里面仿佛透着一丝禅意。
没错,这本书的作者,日本的一位女学者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
我以前在知乎里看到过一句话,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知乎里有人问: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呢?答:定期扔东西。
最初我是把这句话当成段子来看的,后来越想越有道理。
这本书的主旨是号召大家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一种修行。请大家先记住“修行”这两个字,接下来我会层层分析为什么断舍离也会是一种修行。
断,断绝;
舍,舍弃;
离,脱离。
乍一听,这三个字有点绕。我举个例子大家马上就会明白了。“双十一”的时候大家买东西了吗?以往双十一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买了东西之后,却没怎么用。或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衣服买完,刚穿几次就觉得不适合,于是,把它扔到衣橱的最里面,再也没穿?这次双十一我就没买东西。当然,断舍离绝对不是号召大家不要买东西,而是,不要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断绝想要买的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此为断;
舍弃家里已经买的,但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的东西,此为舍;
脱离对买买买的诱惑,脱离对某些促销的执念,此为离。
这就是“断舍离”。
当然了,肯定有很多女孩会说,断舍离让我们都不买东西了,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啊。我们买买买其实是减压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娱乐啊。
我当然能够理解了,就像有人说男人要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好色,还有什么乐趣啊。哎,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
断舍离,和单纯的收拾屋子,对物品进行收纳是绝对不一样滴。我们在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候,尤其是搬家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感慨:哎呀,这个东西扔掉了多可惜啊;这件衣服明明还能穿嘛;这本书是以前的一个教材,现在没什么用了,但还可以做纪念啊……
其实,断舍离的主角是你,是物品的主人,而不是物品本身。我们要进行的思考方式不是这东西还能不能用,而是,这东西我还能不能用。而且,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那些过去常用的,或者未来几年之后也许会用到的都应妥善处理一下。我们只用现在需要的。
这本书用很大的篇幅来劝你和教你怎样收拾自己的物品。但是呢,断舍离其实绝对不是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
有一次,我对自己几乎所有的物品进行了一次庞大的收拾,花了我一整天的时间。但是呢,我那次收拾不是因为我看完了《断舍离》这本书,而是因为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乱了,我要是再不收拾,很多东西就找不着了。恰恰是我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之后,才找到了被我遗弃的,还没有打封的《断舍离》这本书,而且是两本。为什么是两本呢?因为我某一次买了这本书,买了之后就随便丢在书架的角落。后来,大概是某个促销日,我忘记我已经买过这本书了,结果又下了一次单。这样买重的书在我家里居然有五种。其中有一种书,我居然在不同时间段买了三次,而且,每一本书都没有拆封。同时,在这一天的收拾物品的过程中,我还有过好几次“哇,原来这件衣服在这里啊”,“哎呀,上次我找了半天的东西,居然在这里”。当然了,还有好几件商标都没摘下来的衣服,都是当年还是新款的时候一折不打买的,现在这些当年的新款衣服多半都已经卖到五折以下,但我也不愿意再穿了。
我越收拾就越恨自己,太邋遢了,太懒惰了,太拖延了,我应该早点收拾这些东西啊。但是,我收拾完了之后,当我下楼往返几次把成堆的垃圾扔掉的那一刻,当我看着整洁的屋子,突然感觉豁然开朗,我又想起那句话:提高生活品质就定期扔东西。我觉得这不是段子,是真实的体验。就像《断舍离》这本书里说的那样,可以先从收拾自己的物品开始,慢慢地,你会喜欢上你自己。
那么,整理出来的东西到底怎么处理呢?除了那些确实用不了的东西可以把它们扔掉之外呢,有一些东西可以送给需要的人,或者,现在互联网二手买卖那么发达,有好几个还算不错的二手物品APP,可以到网上卖掉,总有需要的人。
还有人说了,虽然朋友又送给了我一个特别高级的新杯子,虽然我现在用的杯子是某一次买什么东西送的赠品,但是,我这赠品杯子没有坏啊,还能用啊,我需要把它断舍离掉吗?我想等我这个杯子用坏了再用那个特别高级的杯子。
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想法。其实呢,这个杯子是永远用不坏的,除非你故意把它摔烂。还有很多人说这衣服穿坏了我就换衣橱里的那件新的,但你的衣服要穿坏还要好多年呢。你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说明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个名牌杯子。就像有人说啊,相亲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能够成功,而在于当你看到你的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在介绍人的眼里是什么货色了。同样,你所用的物品和你对物品的态度其实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的真实想法,完全可以通过它们折射出来。这本书也认为:人可以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让当下的自我鲜明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我们经常说,我们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那么,你为什么不和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一起呢?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多数人舍不得丢弃那些已经没什么用的物品。
当然,根本原因是物欲太盛,物品太多。扔不掉东西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呢,因为太忙,很少待在家里,导致屋子里越来越乱,屋子越乱,当然就越发不想在家里,造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人往往有拖延症,一看满屋子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懒得收拾。这种人可以对应一种心理状况就是:逃避现实。我们仔细想一想,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多半不敢面对强有力的挑战,生活和工作也多半是浑浑噩噩。
第二种,太沉迷于自己的过去。我就认识一个曾经比较辉煌的人,家里挂着和堆着众多的奖状以及过去和各种名人的合影等等。和我们聊天言必称我当年怎样怎样。所以,这种人舍不得把过去已经有的成绩扔掉,你让他断舍离掉他以前的哪怕一个小物品,他都会受不了。因为这种人没有现在,更不会有未来,他只存活于过去。
第三种,担忧未来型。多半年龄比较大的人属于这种类型。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稍微上点岁数的人会跟你说:你们是没有挨过饿,饿你们几天你们就知道节约了,你们就知道不能随便扔东西啦。我以前还总和他们辩解几句,但我后来我明白了,我们是改变不了他们的。其实,我想跟这些大多是爸爸妈妈辈分的人说的是,正是因为挨过饿,才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啊。我们再回到那个年代,再次挨饿的概率有多少呢?如果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家里堆放着那些用不上的东西,一旦真的遇到了你想像中的危机,又真的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再比如,有的不易保存的剩饭剩菜就应该倒掉,这不是浪费反而是节约,起码节约药钱了。吃发馊的剩饭剩菜对健康不利这件事不用再用科学来证实了吧?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姥姥特别喜欢囤积东西,囤积最多的是罐头。因为那个年代大家上门拿礼物,罐头是非常流行的选择。但是,她囤积的大多数罐头都已经过期了,每次遇到重要的节日才打开一个两个让大家吃,但都是过期的罐头。只要是新罐头就继续囤积,于是,在姥姥家几乎没吃过什么正常的罐头。
现在我明白了,喜欢囤积东西,舍不得丢弃东西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病。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佛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道尔.斯泰吉蒂对这种人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把这种人的行为称为“松鼠症”,还写了一本很流行的书叫《囤积是种病》。据说美国有5%的人口都不同程度患有这种病。
那么,到底怎么来治这种病,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断舍离呢?
首先,多想一想当下的事情。不要沉浸在自己往日的荣耀中,也不要过分对未来担忧,因为未来谁也说不好会怎样。你就做好当下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买了一个三室两厅的房子,一间主卧室,一间儿童房,还有一间本来是要做书房的。可是,她觉得也许会有朋友到她家里住,所以,这间房就成为了客卧,还为客人买了被子和褥子。可是,现在这个时代交通那么发达,到别人家做客之后住到别人家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房子装修好了两年了,就一个闺蜜住过他们家,还是她老公出差的时候,她们俩住的还是主卧室,在一张床上聊了一晚上。
整个这两年,那个本来应该作为书房的客卧基本上都是空着的,或者是用来放一些杂物。好好的一间屋子,变成仓库了。
我们总是因为未来可能会用到一次两次,就囤积不必要的物品。
所以,要做到断舍离,先养成活在当下这个习惯。
第二呢,你一定要重新定义“重要”两个字。
那些你买来的东西真的重要吗?真的重要你就不能买来之后用都不用一下了。
经常有人因为家里的杂物过多导致了灰尘多,灰尘多又导致了孩子过敏,过敏又导致了哮喘。那些人宁愿抱着孩子到处求医问药,也不抽出时间收拾一下自己的家。那么,那些杂乱的物品和孩子的健康,哪一个更重要呢?
除非你的房子足够大,你专门把以往的东西做一个你自己成长记录的博物馆,否则,太多的东西真的可以扔掉或者送人了。
如果确实舍不得那些东西,我有一个小建议,你可以拍照留念啊。一台电脑能收藏无数张照片,但是你的家能放得下那么多东西吗?
为什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修行呢?
这本书用那么大的篇幅绝对不是教你如何收纳整理,而是通过这些来一点点的体会舍掉的快乐。
人生中,我们是注定要舍掉一些东西的,所谓“有舍才有得”。
我再举个例子,你减肥的过程,也是断舍离啊。
断,就是断绝摄入过量的食物;舍,就是通过运动或者其他方式,把已经有的肥肉丢弃,离,就是脱离对于过量卡路里的执念。
如果你可以通过成功收拾自己的物品来进行断舍离的修行,那么你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也许就是对自己脂肪的断舍离。再上一个阶段,也许是对于那些来自熟人的不合理的要求的断舍离。我们知道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对你提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比如借钱,不借就翻脸,就哭诉,借完了就消失。我就被借了好多钱,借钱的最后都消失了。我只能第一对借出去的钱做断舍离,不再想它们了,反正也要不回来;第二对这些借我钱的熟人说断舍离;第三对以后这些类似的不合理的要求做断舍离。
我有一个朋友,十年前他三十二岁,是一座二线城市里的公务猿,三十岁已经做到了副处长的位置,当时他们处的人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可以勇敢地断舍离,说辞职居然就辞职了,先是去了深圳,现在在北京发展,好得很啊,深圳北京各有一套房子,还有自己的公司。当然了,他对我说,十年前他从体制内辞职了,这十年的收获绝对不是多挣了很多钱,而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眼界,把自己变成了和以前有完全不同认知能力的两种人。
你看,辞职,更是一种断舍离啊。
再比如:断舍离更应该应用到我们的思绪中。好像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总是懊恼自己,哎呀,要是我当年高三的时候努力学习多好啊,我就能上一所好大学啦;要是我当年刚工作的时候多努力一把,我现在可能是公司副总啦;要是我好好学习英语,我就可以很轻松地和我们公司今天来的外国客人聊天啦……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吧,他们无法对自己过去的失误进行断舍离,所以,他们永远无法面对现在。所以他们三年后还会懊恼自己:哎呀,要是我三年前努力工作,我一定能……
千万要像你收拾房间的时候你扔垃圾那样把你过去那些精神上的包袱断舍离掉吧。其实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就是老有人说你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要不忘初心啊。我认为,有的时候错了你就要勇敢地断舍离掉,要勇敢地止损啊。比如炒股,我炒股炒了快十九年了,现在每年还在盈利。一旦你买了一个垃圾股票,已经跌了很多了,你一定要果断止损啊,不要让已经赔掉的钱成为你的包袱,要断舍离掉你对已经赔掉的钱的执念。不要让那些错误成为你的包袱。
我认识一个创业者,在北京做一个生鲜电商,就是用户坐在家里下单,然后他们就会把水果啊,蔬菜啊,生鲜啊送到用户家。这是目前中国比较流行的生鲜电商模式。可是,由于他起步非常早,他起步的时候智能手机还刚刚开始,所以,他们在创业之初做的是PC端,而且一度做得还很成功。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是移动端的天下啊,大多数人是在家里拿着手机下单的,打开电脑下单的概率越来越低。我问他为什么不改移动端呢,当然我问他们的时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他们到了前年才止损,才改做了移动端。当时这个技术宅创始人回答我说我们已经往PC端砸进了好多钱了啊。我说创业应该顺势而为啊,应该把以前的过往都断舍离掉,重新把重点扑在移动端上,转移得越早你损失得就越小啊。
我其实也很喜欢“不忘初心”这个词,可是如果有人拿这个词乱用,会害人不浅的。刚才那个创业者的初心是抢占PC端市场,可是,局势发生变化了啊,移动端已经异军突起了。马云说,我创业的初心是多挣点钱,改善生活;罗振宇说,我办罗辑思维的初心是给我自己提高知名度,好提高我的讲课费。如果他们现在都坚守自己的初心会怎样呢,无异于死心眼,初心无异于无心啊。
所以,不忘初心,不如顺势而为,更上层楼。
我们想得最多的就应该是现在,现在,AND现在。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实现梦想呢?
我总是回答:把梦想变成计划。
就这么简单。
比如你想学习弹吉他,好啊,据说累积二十小时的练习就能入门,一千小时的练习就能被人称为“吉他手”,好啊,那就练啊。你把一千小时分成三百天,每天练三小时,每天就关注这三小时,三百天之后你就是吉他手了啊。
我非常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啦。意思就是啊,你别再想你已经有的失误啦,否则你会失去更多。
我常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前都在手机上写下我明天要做的事情,只写明天的,然后第二天一一去完成。我已经不再去做年计划,因为我知道那对我来说还是太远了,我完不成,我只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够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工作一会儿,来微信了,好,回一下;又工作一会儿,哦,看看朋友圈吧,再工作一会儿,某宝某猫发了一个推送,说今天打折,太惊喜了,必须看看先……这好像是很多人的状态吧。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或者,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需要对很多事情做断舍离。把手机调整到飞行状态,就意味着对外界的断舍离,你舍得扔掉那些杂物,那么你舍得在一段特定时间扔掉和外界的联系吗?
还是那句话:有舍才有得。
有人提了一个问题,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用起来也许很方便,但如果没有呢也不会太烦恼?
有一个四十岁的女士回答说:男人。
虽然她开了一个玩笑,但其实也折射出断舍离的又一个境界,对于感情,对于你已经不再需要的感情,对于那些你已经不爱,或者已经不爱你,或者,已经不适合和你在一起的人,你,能够断舍离吗?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某一次跟我哭诉,我和我男朋友好了快十年了,你也认识他,这十年他有过好几次出轨,我原谅了他那么多次,可是他还是离我而去了,他太没有良心了。我跟她讲难道你就不要反省一下自己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轨时,已经说明你们俩已经不适合在一起了,他对于你来说已经是垃圾了,你早就应该断舍离掉他,让他和需要他的人在一起吧。可是,你把垃圾放置了这么多年,最终伤害了自己。一遇杨过误终生,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心中的执念太深啊。
也有人说,我们分手后,马上扔掉所有他送给我的东西,把他拉黑,电话号码也加入黑名单,永远不再联系他。确实有很多这么做,这又是另一种极端,我反正是不会这么做的。此时需要断舍离掉的不是你前男友或者女友送你的那些东西或者电话号码微信号码,而是你对他的执念啊。请问你们分手后,你敢接对方的电话吗?你能和对方面对面聊天吗?你愿参加对方的婚礼吗?砸场子的除外。如果能又心平气和的话,那才说明你真的把对方忘掉了,就算你还用着对方送你的东西又如何,那才是真正的断舍离啊。我就可以做到以上那些,不管我曾有多么爱对方,因为我要让自己过自己内心的那道坎儿啊,我要把对前女友的执念彻底断舍离掉啊。如果你做不到这些,表面上你已经忘记对方了,可其实这种执念的垃圾一直存在你的心里。据说有的人表面很幸福,分手时烧掉了前男友送的所有东西。但其实一旦某天偶遇前男友,就会在半夜里偷偷哭,这些都不叫断舍离。
有一句话叫“智勇常困于所溺”,就是再聪明和勇敢的人也逃不过“溺”字,就是溺爱的“溺”,其实就是说,再厉害的人也会输给在乎。
很多自诩信教或者信佛的人常常主张:快乐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感受。我们别再痴迷于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追求啦,我们多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别走太快啦,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这些话看似正确,其实肤浅。我不是佛教徒,但跟佛有关的书也精读过几大摞了。我理解,佛其实认为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内心感受,而是根本就是放弃了内心感受这件事,没有心,谈何心痛啊。越强调内心感受,我们就越痛苦。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
那些内心繁杂的感受,那些横流的物欲,其实也应该被断舍离掉。
有人说,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啊。当然了,做不到才需要修行啊。这就是我说断舍离其实是一种修行的原因。这种修行从最低级的收拾、扔掉自己不要的物品开始。然后演化到断舍离自己的脂肪,断舍离杂事,以往的精神包袱,以及不必要的情感。
所以,要开始断舍离这种修行,我们首先从收拾自己的物品开始吧。你可以想一想,你什么东西最多,衣服,书?钱?要是钱多的话,请自动略过我的话。
我们就以衣服举例吧,比如,你的衣服特别多,特别乱。你找一个周末,没什么事,不用出门,你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先走到自己的衣橱,把所有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扔到地上。
如果你的家人问你疯了吗,你可以微微一笑,因为你自己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强迫你开始自己的断舍离修行之旅。
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这本书就说到这里,如果有兴趣呢,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灵活读书”,以及新浪微博:编剧光吃肉,我就是光吃肉。我们下一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