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让思维拔节,让思想出场:大学教授带你学《马说》
天水的夏天,如这个名字一般清爽怡人。而今夏最美丽的事,便是有幸邂逅了“国培”班的一位位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这些名师、大师们,坚守在语文教育这片热土上,无私地滋润着我们的语文生命,丰富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育是多么丰盈而幸福!
镜头定格下一个个动人的场景,再回首时,才发现这几天是那么短暂、却不胜美好……
五、7月8日:让思维拔节,让思想出场:大学教授带你学《马说》
上午,汲安庆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堂“烧脑”的初中语文课——《马说》,整堂课的风格就是冷静、思辨,不断地提升思维的水平,学理性很强,但是学完会有质的飞跃。
整堂课的环节是:朗读、释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漫谈“千里马”印象、联系作者、析义理。简洁省净、一气贯通,不拖泥带水,思路清晰流畅。
1. 让同学读无句读的文本,考察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然后让同学们来评价该同学的断句好坏。2.全班齐读无句读的课文,唤起之前的学习体验。3.解释题目,让同学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释题目的含义。再读全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同学们畅所欲言,汲老师进行了很好的总结。4.接着老师问道:“文中的千里马给你什么印象?”通过文本细读,同学们发现有死马、饿马、冤马等形象。而这些形象进一步暗喻了“作者被埋没的悲惨境遇”,然后老师及时插入相关资料,展开微型的群文阅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逐渐由马——作者——他人——时代、群体,思维不断提升和扩展。最终师生又共同探讨了《马说》的写作技巧:善用比喻、形象说理等。
这样的一堂课,充满思维的审辨,把一篇小小的文章读得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更有温度,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是无限的。
又作了《精致:语文审美的应然追求》报告,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要做的四大工作:梳理文本解读历史;进行文献综述;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他从体性、类性和篇性三个层面看待一篇文本,从而确定不同的思维发展目标。提出了文眼、文气等解读文本的关键之所在。如《老王》中的18个“送”,如《爱莲说》的文气。所谓文眼也就是文中的高频词汇,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也重视学生的读和写,注重训练学生的言语性、言语人格,并融入自己的体验。他还回答了我们很多有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高屋建瓴地作出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启人深思。
下午又作了《阅读——致用、致美与致在》的讲座,他讲:“致用,还带着一定的功利性;致美,是让学习、生活、生命美起来,包括境界、心像、方法;致在,怡情、养性、求知、积学……不是目的,目的是走向自我的表现与存在。”追求言语人生、诗意人生:1.让表现与存在的思想成为照亮阅读的灯塔,2.让创新的维度永远矗立,3.追求高质量的生命融合,建构刻骨铭心的情感造型、思想造型!不让阅读、数字,如烟往事俱忘却。
汲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思考,是思维的拔节生长。虽然文学理论、教学理论之山高峻艰难,我们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条注定并不轻松的道路,就不要害怕山高路远,而是努力登攀,不断向上、再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