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享两个有意识流风格的作品,对此献上自己的主观解读,尽管意识流的作品看起来晦涩难懂,但还是读出自己的领悟。
我们终将迷失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浅谈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电影讲述了男主角x在一栋饭店里遇到女主a,不断向她讲述为她回忆去年他们两个在马里昂巴德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起初女主a不相信到后来她也分不清真假,迷失了自己。
其实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时感觉压抑,无聊,甚至刚开始很疑惑,不知所云,但是渐渐的能领悟一些影片想传达的观点。对于自己了解的并不深刻所以仅想讲两点,一点是我对影片的浅层理解,第二点是我对影片的直接且单纯的感受。
第一点,虽然听着男主大段台词为女主回忆很是烦闷,但是从他回忆和现实穿插之间,作为观众跟女主a的反应是有相同点的,就是很疑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现实和回忆那一个是真的。女主也跟随男主一起回忆,甚至男主口中的经历自己隐约在记忆里有重现,她去寻找,去回忆,去接受,以至于怀疑和过去盖过了现在的自己,她开始怀疑和接受自己爱过男人,甚至现实中逐渐也爱上男人。而在这种极度的在现实和虚幻中寻找的过程终于是她迷失自己。
第二点,简单说我对这部电影直观的感受。其实在个人看来观众能坚持下来把这部电影看完至少能说明这个人比较有耐心。因为电影的基调缓慢,风格迥异,伴有悬疑的音乐和画面,并且行动线并不多,多展现人物静止的状态,而且因为时隔久远,所以是部黑白片。色彩,音乐,人物其实都不够有戏剧性所以观看的直观就会让人乏味。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模拟人思维跳跃性的结构和特殊的叙事方式很新颖,是对电影叙事的一种挑战。
电影带有浓厚意识流风格,在思想高度上有很新颖奇特的角度,但是一般观众却很难理解,并且难以提起兴趣。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变形”———浅谈《变形记》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说。这本书除了变形记外还收录了《司炉工》《地洞》等六部小说,本文我主要讲述由读《变形记》得到的感悟对卡夫卡作品简单分析和解读。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名推销员某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家人们从无助到接受到最后厌恶他,以至于最后他无奈死去的故事。
一个荒诞的开头一下子引人入胜,男主角格里格尔醒来就是一只庞大的甲虫,并且开头紧张,他需要“亮相”在众人面前,而他却连起身都难以做到。这是小说的第一部分。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是他能适应并控制自己的身体,家人也开始接受现实纷纷找工作养活家庭。并且家人对它还是尊重的怜悯的。可到第三个部分,家庭的重负使家人们苦不堪言,格里格尔也开始放弃自己,家人们终于爆发,而当家人发现“那只甲虫”死了的时候更多的是解脱和高兴。
其实作者是借由格里格尔这个角色在写他的家人反应。小说中有一条明显的感情变化线,表显得最为明显的是小女儿格蕾特。她刚开始一个处事未深的小姑娘心疼并给哥哥无限的关照,渐渐的承担家庭重任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女性时她感性的一面渐渐消失,理性占据上风给了她无限的自信以至于她最后可以冷漠的提出赶哥哥出门的想法。其实不仅是格里格尔变了形,他的家人也“变了形”外化的变形并不是实质性,而内心的变形才是真实的。这是一种对人的讽刺也是对人描写的真实写照。人类不是永远崇高的,善良的,当周围环境中有一处“变了形”人也会随之变化。
其实故事看起来荒诞有趣,但实质最有趣的内容都在第一部分展现出来,所以读者在对后文的新鲜感就相对下滑,而结尾部分又引起读者反思。所以自认为开头和结尾精彩度多一些,而第二部分大量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有时会让读者视觉疲劳。但也不能否认整部小说的整体价值。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舒服,其实人人时时刻刻都在变形。卡夫卡用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出看似荒谬可笑,甚至读完之后可怜格里格尔德的遭遇,谴责痛恨他们家人的冷漠,可在谴责背后又有一丝理解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