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sir说,几乎所有的职场发展问题都跟定位有关。因此,走进定位营的伙伴,无不想通过定位打破自己的职场困局,让自己走得更快、更好。
我亦如此。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每天脑子里不是家庭就是工作。但在工作和生活把自己搞得团团转的时候,内心又特别渴望那种自由、放松、云淡风轻的生活。可是,这个因疫情而导致的超长假期里,当生活的节奏真的逐渐变缓时,我却发现自己并不能享受生活,内心更多的是空虚和无力。这种无意义感让我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与此同时,头脑里还有一个声音跳出来:“无意义怎么了,你那么追求生命的意义,才是有病。”
头脑里似乎有一群怪兽在厮杀,再不逃离,注定要沦陷。趁着还有一点气力,我来到了定位训练营。
昂sir说,人之所以苦苦寻求定位,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是没有错的,我和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渴望意义,渴望成就,是正常的,是被允许的。而来到定位营,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同意自己这么想的时候,头脑里的一只怪兽停了下来。
一路走来,我似乎都处在既想“享受人生”又不得不“奋力前行”的纠结中。
停一下!我发现了什么?“享受人生”与“奋力前行”是敌人吗?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在我的过往当中,似乎每一次的“完成”都那么辛苦。如果成功之路只有披荆斩棘,那么“成功”之后的美好我确实消受不起。意识层面想要成功,潜意识却百般阻挠,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内在的运行机制。
如何让二者化敌为友,不再对立,我期待着定位能让我有新的发现。
果不其然,这真是一个认知被颠覆的过程。
从定位的视角看所谓的“成功恐惧”,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当下遥不可及的标杆,让自己的能力远无法企及,这样,每一步都走得艰辛无比,当被折磨得精疲力尽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时,只有选择放弃,然后在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成功的失望中自怨自艾。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或许是人格在起重要作用,但通过认知的调整也同样可以让成功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风景。比如定位的三个维度:既要匹配资源,又要开启发展,同时又能找到当下行动的切入点。三个维度分别关注到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个视角。对过去资源的分析、整合,才能让定位的大厦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上,对定位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评估。这里的资源,也并非只是人们惯常认为的人脉、金钱,还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更取决于一个人的品格、魄力、热情、决断力等。只有对资源有充分的认知,整合才会更有意义,因为此时的整合,会为自己的发展增加机会,提升效率,也有可能在不同角色之间实现融合,还有可能帮助自己厘清资源所在方向是否为心向往之处。行动之前的理性审视,是为了定位的清晰和落地,这就大概率降低了期待与实力不匹配的尴尬,更是避免走了很远才发现背道而驰的遗憾和后悔。此时的“慢”,是为了更好地“快”。
当从资源的视角合理定位,成功恐惧指数直接下降两颗星。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因为很少有人能经受住路途的辛苦和孤独。我们总会仰视成功者,但我们注定成为不了他们。这是我过去的认知。昂sir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让我看到成功并非毫无捷径。对于普通人来说,跨越大河到达彼岸或许是辛苦的,令人恐惧的,那么就在大河中间打上一个个坚实的桩子吧,这一个个桩子就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会让你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会帮助你积蓄更多的能量。有一天,你可能突然就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彼岸。这个比喻让我想到了关于自己的一个画面:一棵小树苗正迎着风慢慢地生长,在它的头顶是蓝蓝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它喜欢它们,所以每天都努力让自己距离天空和太阳更近一些,不知不觉的,它已经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木。这时它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是生长在石壁旁边的,但根已经深深扎在石缝中。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样一棵树,不再只是低头看地,让当下的无助感和未来的不确定感吓到自己,而是专注于成长,让积极正向的力量更多滋养自己。
将定位拆解为一个个清晰可见的目标,逐个实现,用不断积蓄的能量推动自己前行。成功恐惧指数下降一颗星。
就这样,前面的路似乎逐渐清晰了。
与此同时,系统里的小伙伴也在不断给予我能量和支持。坚持每日早起打卡的梦想家们,让我看到了行动的力量;对我的笔记给予肯定的小伙伴们,让我感到鼓舞的同时再次照见了自我的模式;每日线上作业的分享与学习,让我有了更多自我觉察和成就自己的视角;遇到困境时伙伴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一次次重拾信心。在这个系统里,我同时被三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着,一是引领的力量,一是陪伴的力量,一是支持的力量。在这个系统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系统发生互动,彼此影响,彼此推动,共同成长。而我真实的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颗独一无二的钻石,这颗钻石的每一个切面都值得被我们擦亮。难怪昂sir会一再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系统的力量。
当觉得能量不够,前行缺乏动力时,就去寻找一个好的系统吧。你没有必要自我消耗,更没有必要强迫自己自律,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自己要进入什么样的系统之内,知道如何调动资源,就够了!
至此,或许在外人看来,我依然是过去的那个我,但内在的成长只有自己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在探索生命意义这条道路上,我已持续向内做了足够多的探索,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立足定位,展开实践。
可以慢,但不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