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南国之都的早晨也有了深深的凉意。早上,我送大宝去上学后转去学校的方向上班。一阵凉风袭来,我接连打了几个喷嚏,真切地感受到了初冬的寒意,于是扣紧衣服加快脚步向前。在去学校的必经之路拐角处,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身穿中学生的校服,蹲在一个角落里,双手抱着膝盖,头瑟缩在膝盖上,黝黑的脸庞上布满了疲惫与忧愁。因为是蹲着挡住了校徽,所以我看不出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你怎么了?单薄的衣衫,冰冷的水泥地面,你不会是昨晚就在这里待了一晚上吧?你的父母、亲人、老师该有多担心着急呀?为何你原本朝气蓬勃的脸上却是愁容满布,沉默灰暗?出于老师的一种本能,我决定走过去跟他聊两句。我走到他面前时,他既没有抬头看我也没有挪动身子半步,双眼死死地盯着地面,对于我的到来没有丝毫的反应。“同学,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我尽量用轻柔的语气问道,期待着对方的应答。结果那个男生似乎压根就没听到我的声音,仍然僵化着之前的动作,眼皮都没抬一下,用他石化的肢体抗拒着外界的打扰。眼看我上班时间快迟到,临走前我还是补上了一句“孩子,早点回家或者回学校,别让家里人担心,有需要帮助的话去前面岗亭找保安叔叔,要懂得爱护自己。”这时,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从他的双眸我看到了深深的疲惫与忧愁,但他很快又低下头,继续保持着之前的姿势。我怜惜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赶我的路,因为我快迟到了,班里还有一群学生等着我上早自习。
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现在中学生的的种种心理状态。初中阶段是孩子们最叛逆的时期,急躁、易怒、自我意识加强、动不动就抗拒父母和老师的言行。他们表现得既幼稚又成熟,极度渴望脱离父母老师的管束,又极度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不论是平时的穿衣,发型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反抗又依赖,勇敢又怯懦,个别孩子极度敏感又自卑,就像一个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猬,想要拔掉这些刺会很疼,但是不拔掉就会伤到别人,与团体格格不入,最终会被孤立。孩子的问题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的问题,更是家庭、学校甚至社会问题的缩影。身边有太多问题学生事件的发生,各种案例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班里的孩子们已经到齐在早读了,此时我心里稍微有些安慰。但是我心里仍在担心路边那个男生,多希望他此刻也有回到教室,回到同学身边,正常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