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创业期,第二成熟期,第三转型期。透过加上时间轴以动态视角来看待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创业过程中许多管理上的疑惑也就渐渐清晰了。
仔细想想,从开始创业到现在,复盘过去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阻礙进步的原因。突然间发现,在管理上有个重大盲点就是:"把正确的方法用在了错误的阶段"。比如在创业初期,由于自己过去在大公司待过,重视各种制度及流程,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司管理也必须正规,应该导入各式管理流程,并且考虑人力资源发展的各个阶段,理想化的导入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所以仔細设计了制度,让大家清楚在自己岗位上,努力打怪升级,在职位或职级上就能夠晋升。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不管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自己感觉有很高的诱惑力,但是員工的选择却总与期待的结果截然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运行有个重大前提:内部的确定性,必须由外部的确定性支持;同时,内部的机会必须比外部的机会多。如此来运行大公司的人力资源考核系统才有基础。可是在今天外部的环境变动的比内部快多了,在外部的机会当然也就比内部多,公司内部优秀员工考慮的最佳选择,就是"跳槽"。世界变化很快,外部充满机会,一位优秀的员工很快就可以找到另一家公司,同样的工作可能薪水加了30%並提升了两级。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两年之后,他可能经验更加的丰富了,他再次选择跳槽。如此,这位优秀学员工作花的时间成本有可能大幅的降低。在原来公司里可能需要花10到12年才能晋升到的职位,透过跳槽,他可能花四年就可以达到目标。
以上的这个案例其实就是自己在创业初期所犯下的错误,把正确的管理方法用在错误的阶段。创业初期,公司的员工人数並不太多,大家努力的目标比较一致,所以创业者可以在以下这几个方向作出努力,比较切合实际:
1.创业初期公司最高的战略指导目标应该是"快速发展"。唯有快速发展,才能迅速的聚拢资源,抢占市场的占有率,让企业取得更有利的发展优势。
2.创业初期应尽量减少沟通成本,这时員工的"趋同性"可以大幅的降低沟通成本,让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公司"发展速度"服务。
3.创业初期公司人数不多,创业者也容易理解每位员工的情况。创业者应该着重在照顾员工的情绪,透过描绘公司的愿景、使命感、核心价值,凝聚力量让大家为了目标而狂奔。
4.而且设计更为直观的激励手段,让大家除了荣誉感与使命感之外,更能有直接的物质激励,所以许多创业公司会选择薪资+期权的打包式薪酬结构,来激励员工吸引更多的人才。
5.制度设计不宜将时间规劃的太长,比如,成为合伙人、职级升迁的时间等。因为在创业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动是非常快的,内部要跳脱外部的变动,确定的发展是不太可能。
所以,处在第一个阶段创业期的企业,应该尽全力公司在快速发展上,而不是创造出许多流程,增加了沟通成本,並且降低了效率。更不是把精力放在管理的枝微末节上,消耗大量的隐性成本。选择合适自己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手段,是企业创始人必须修炼並仔細思考的重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