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為什麼來上海,孫少平為什麼要去遠方。來到這個寸金寸土的地方,我才終於明白繁華之熱闹,生活之奢侈,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另一種人生。一個長期處在農村,且人煙稀少,生活之貧乏,如果沒有一點思想的年輕人,一生也就如此。但凡有點思想,有點追求的人,一定是不甘於平庸的,何況他們都是有思想,心中有夢想的人。人生只有一條路,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所以趁還在年輕的時候,人要多出去走一走。我所說得「走」是去看不同的地方的風土人情,感受不同的人間煙火。旅遊和旅行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向外,一個是向內。向外的意義是開啟向內的思考。如果沒有此過程,就像郵差行萬里路,不一定有內容。獨游比群玩更有樂趣,更有向內的價值。對我個人而言,正式如此。所以,相比旅遊,我更喜歡旅行。旅行是一個人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面對一切旅途未知的情況,將此行寫成此感,獨自體會自己的人生。
人的思想抵達一定的深度之後,向外走,向廣度的人生去開眼界,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這就是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形成一個人的深度,行萬里路是形成一個人的廣度。只有廣度的人生是沒有內容的,只有深度的人生也是遠遠不够的,會有很大的侷限。在有深度的人生之上,加上廣度的人生履歷,才是一種豐富完整的人生。一般的人,只有廣度,沒有深度。高加林和孫少平他們都是有深度的年輕人,那追求廣度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完整。回到古代,就算是孔夫子,也是如此,不但周遊列國,而且耕耘深度,一生學不厭教不倦!
坐地鐵的時候,我有一種感受,城市中的人都抱著手機,真孤獨,孤獨的背後是可憐。我們所處的時代,人和人是隔絕的狀態,科技越發達,人的情感就越淡。感覺人類是手機的奴隸,而本該是主人的。所有的科技,甚至所有的物質都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但現實的世界恰恰相反,人類以一切物質為目的,而非工具。我能說什麼,只能嗚呼,悲哉!
在《人生》之中,我雖然說自己像高加林一樣,所謂的一樣,是對遠方曾有過一種嚮往,而非安于當下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最欣賞和喜歡的是巧珍和馬栓的人生狀態,他們是那種活出自己生命本真的人。真正的愛過別人,且被別人愛過。我覺得人的一生一定要有過一次,至少一次,才算是不虛此行。我所說的愛,並非現實意義上的,肉體上的,除此之外,還有精神上的,是一種沒有任何計較的愛。巧珍是,馬栓也是。也許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少見。因為真愛本身就是一種概率,我所看見的現實之愛,大都停留在現實層次,成為形式,更多的是希望被愛,不論男性或是女性,最後被生活平庸的只剩柴米油鹽。真正具有愛人的能力的人,是很少的,無關于性別年齡那些外在的限制,重在生命內在有沒有獨立成熟圓滿的狀態,有沒有精神性可支撐。好的關係,一定是有深度的情感之鏈接,人和人內在的至性至純的東西互相碰撞。用我的話說,就是靈魂經過一個靈魂,彼此「看見」,彼此心疼之瞭解。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和孫少平也是,所謂的靈魂之愛。因為太過理想,在劇情的發展中成了悲劇。其實,在很多影視作品之中,都是如此,《泰坦尼克號》是,《香奈兒傳奇》也是,尤其是香奈兒的人生,也是,里面有大慈悲。雖說都是虛構的,但有一部分一定來源於生活,有一部分高於生活。我想這就是文學作品,或者說藝術給人帶來的一種深度的思考和能量,這些都是現實世界所無法給於的。在任何時代,對於愛的追求,人類從來都沒有減少。而真正的愛,是趨向一種人之理性,不是利己,而是利他。換句話說,一個真正具有愛人的能力的人,他遇見誰,都是一種幸福。誰遇見他,都是一種幸運!
所以我們人生的功課是覺醒自己,內在本就具足,活出自己本來的模樣!就是那顆像赤子一般的心去愛自己,去愛別人,去愛世界!這是最簡單也最難的事!不信,你且試試,等到七老八十,不,有的人,就在當下,或者過去,或者未來……真正做到的人,如孟子所說「唯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大人,不是指年齡大的人,而是心靈真正成熟圓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