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睡前冥想了一番,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想想世界之大,国家民族之多,人类之绝顶智慧,宇宙之浩瀚无边。
若是万物皆有始有终,那么宇宙的开端和结局在何处?
我对科学、天文学没有研究,全是凭着自己的胡思乱想。也许宇宙之前是一片混沌,于某个条件充足、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时刻,“嘭”的一声,宇宙爆炸开来,亿亿个天体由此崩裂而出,又经过亿万万年的运动、变化、融合、分裂,慢慢地银河系形成,太阳系形成,地球也开始运转,那么出现在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又是什么呢?
在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个星系,在某一个星系之中,可能也有一个跟地球类似的天体,出现了生命,他们会不会也在宇宙中寻找,寻找一群和他们一样,能发声、能咀嚼、能跳跃、能看、能听的生命呢?
就如同人类也在寻找他们一样。
茫茫宇宙中,彼此寻而不得。
还有一种可能,这个已经爆炸的宇宙只是1号,还有2号宇宙,3号宇宙......它们尚未爆炸或也已经爆炸了,它们也慢慢形成了多姿多彩、奇幻诡谲的景象,我们不得而知啊!
在宇宙的亿万万年之中,我只占了短暂的几十年,难怪古人说人生一世,弹指一挥间。
诗人李白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短暂缥缈的人世啊,还有什么值得忧愁焦虑的呢?一切欢喜悲愤都会化为烟云,飘还给天地,消散在无边无涯的时间里。
《道德经》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本是从无中而来,原是一团混沌漆黑,在机缘巧合之下,无中生了有——有了世界,有了万物,有了生命,有了人类,于是就有了悲欢离合,辗转反侧,嫉妒渴望,功成名就。
热闹了一阵,欢腾了一阵,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待到又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只听一声巨响,又或者根本没有动静,宇宙就在无声无息的沉默里覆灭了。
而宇宙2号、3号还在上演着我们曾上演过的戏剧,而最终的结局仍是和我们一样,归于一片干净。
02
如此这般一想,竟有些睡不着了。原来此刻自己正悬浮在宇宙之中,地球在宇宙里微乎其微,竟也与我一样渺小。
可我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宇宙万物也在我脑海里存在,我给存在于每个人脑里的宇宙起了一个名字,叫“梦海”。
我的“梦海”一定与别人不同,或者说,一千万人里,就有一千万个“梦海”——农民的、工人的、商人的、学生的、教师的、总统的、军人的......每种人的“梦海”都各不相同,千奇百怪。
你在世界上找不到同一个“梦海”,就如同你无法找到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一个人一旦死去,他的“梦海”也就此幻灭,存在于他脑里的那个世界也就陨落了。
而一个世界陨落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新世界正在升起,谁也不去在意。
03
这突如其来的幻灭感和空虚感啊,让人潸然泪下。
因此活着总要做些什么,总要做成什么,一件做不成再做一件,总之手脚不能停,脑袋不能停。
然而事情是做不完的,活是干不完的,我们只能用坚持不懈地劳作来抵抗岁月的侵蚀,来抵御生命的幻灭和虚无。
因此人造出“梦想”,造出“理想”,建立“目标”,设定“时间”,就是为了能用有限的生命去战胜无限的时空,活得有一些重量,有一些厚度,活成一块巨石,而不是一张白纸。
04
思考至此,颇有种大彻大悟之感,心里顿时豁达开朗了许多。
放下,才会拥有一切。
我不奢望去拥有什么,此生为人,已足够幸运;得到生命,就已经拥有了一切。
有梦,有情,有笑,有痛;
有悲愤,有欲望,有追求,有失望;
有感伤,有震撼,有孤独,有温暖。
能看潮起潮落,花谢花开,等春夏秋冬,盼今生来世。
一切的一切,在我得到生命的那一刻,就已全部拥有。
天地为家,四海之内皆是兄弟;
宇宙在心,生前死后尽为虚无。
活着即是得到,活着就是拥有。
放下了,自由了,幸甚至哉,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