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在卸磨之后,到底该不该杀驴?杀驴前是否作了评估(利益权衡)?笔者看来杀驴要谨慎,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要杀什么样的驴、何时杀、如何杀。原因如下:
1,拉磨的驴相当于公司掌握关键岗位的人、是知道“Know-how”的人。不可否认拉磨需要身强力壮的驴,但身强力壮的驴是否知道如何拉磨?同理,公司需要新鲜的血液,但是这些血液是否可以融入公司这个大机体并成为动力血液?公司产生抗血反应怎么办、如何估测预防不良反应?现在, 公司招聘多数情况下要求是有相关行业经验多少年,这就充分的体现了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工作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更新换代是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和动力,没有相关的经验,如何掌握新的知识?
2,企业的岗位是有限的,“杀掉”了老员工,谁来接替其岗位? 培训“新驴”成为“会拉磨的驴”的成本如何?从人员的招聘、培训、筛选、到能胜任一个岗位是个比较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
3,企业当然不能是慈善机构、养老院。暂且抛却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谈。现代人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那么简单了。在工作中获取的劳动乐趣,满足感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是更高一级的工作动力。一份薪水高却不是自己乐趣所在、不能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的。获取在工作中得到的认可、尊重及成就感更能让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如果条件允许,没有人愿意单纯为了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最重要的是,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是公司创造利润的最大动力。这也就是许多公司设立股份,让员工持股,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原因。
4,“卸磨杀驴”在此同“杀鸡儆猴”有何区别? 激励企业员工的方式有多种,窃以为“杀鸡儆猴”是最不可取的方式,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对企业的不信任。搞不好,弄巧成拙,“猴”也学着杀“鸡”,得不偿失。最典型的做法是:员工“身在曹心在汉”,时刻寻求机会跳槽。另一方面,造成员工之间相互挤兑、勾心斗角的恶性竞争,导致团队没有合作精神。而一种和谐、合作、互助、共进退、荣辱与共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5,创新精神固然重要,但是老员工缺乏创造力、缺乏进取心的说法很勉强。现今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工作适龄人都在不断的学习中。
为了保持公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公司有一定比率的人员流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用粗俗的话讲就是那些“占着毛坑不拉屎”的人,当然是坚决“杀掉”。而对一些敬业守职的老员工,是公司难得的财富,不可轻言“杀”。